寄云水禅师
千峰耸寒翠,古刹凌秋云。
高人敛幽迹,世事何由闻。
禅石抱苍藓,祖衣含净氛。
有时溪上步,自与鸟猿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群山在寒冷的秋风中屹立着青翠的颜色,古老的寺庙高挂在秋天的白云之上。 高尚的人隐藏在这幽静的地方,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 禅宗石凳拥抱着大片的青苔,僧袍则包含着纯净的气息。 有时在溪流边散步,就像和那些鸟猴为伍。
去完善
释义
千峰耸寒翠:注释:千峰,形容山峰众多;耸,直立;寒翠,寒冷的绿色,指秋天草木的青绿。这句诗描述了山峰众多,直耸云霄的景象。
古刹凌秋云:注释:古刹,古代佛教寺庙;凌,靠近;秋云,秋天的云彩。这句诗描述了古老的寺庙靠近秋天的云彩。
高人敛幽迹:注释:高人,有高尚品质或才华的人;敛,收敛,隐藏;幽迹,隐居的地方。这句诗表达了有才德的人隐居在幽静的地方。
禅石抱苍藓:注释:禅石,用于禅修的石块;抱,怀抱;苍藓,苔藓,绿色植物。这句诗描绘了禅修的石块被苔藓环绕的景象。
祖衣含净氛:注释:祖衣,僧袍;含,包含;净氛,洁净的气氛。这句诗表达了僧袍包含了洁净的氛围。
有时溪上步:注释:有时,有时候;溪上步,沿着小溪行走。这句诗描述了诗人有时沿着小溪漫步的场景。
自与鸟猿群:注释:自,自己;与,跟从;鸟猿群,鸟类和猿类。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鸟类和猿类为伍的隐逸生活。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寄云水禅师》中,释简长通过对云水禅师所居之地的描绘,表达了对其境界的赞美以及对自己超脱世俗、隐逸生活的向往。“千峰耸寒翠”,以千峰峭立的形象,展现了山景的壮丽,其中的“寒翠”则为诗增加了一份冷艳之美。紧接着的“古刹凌秋云”则突显了山间古刹的高洁出尘,与前面的山峰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
在描述完自然风光之后,诗人通过“高人敛幽迹,世事何由闻”传达出对云水禅师深居简出的生活态度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这些纷繁世事的厌倦之情。接下来两句“禅石抱苍藓,祖衣含净氛”则从细节入手,描绘了禅师所处环境的静谧和洁净,进一步展示了其高洁品质。
最后两句“有时溪上步,自与鸟猿群”,简长以溪水边漫步的场景,将自己和自然的生灵融为一体,表达出他与世无争的超脱心境。整首诗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呈现出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从中可感受到作者深厚的人文修养和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寄云水禅师》这首诗是唐代诗僧释简长所创作的。在公元847年至859年间,诗人在唐宣宗在位时期活跃于长安。这段时间正值唐朝末年,政治斗争激烈,政权更迭频繁。
释简长本是出身官宦世家,自幼熟读经史,才情出众。但在一次科举失利后,他毅然出家为僧,法号简长,从此过上了云水生涯。他在禅修之余,时常写诗作文,抒发自己的心境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歌充满了哲理和禅意,受到了当时文人和僧俗的广泛赞誉。
这首《寄云水禅师》,表达了诗人对云水禅师的敬仰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出世之志。在这首诗中,简长以云水比喻禅者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