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庄即事
野色山千里,香风水半池。小亭无一事,白日苦催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野外景色绵延不断,山泉香气飘散在池塘边。 小小的亭子里没有事情可做,阳光强烈催促我写诗。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野色:指田野的自然景色。
2. 山:表示距离。
3. 水半池:池塘的水面只有一半。
4. 小亭:小型的亭子。
5. 一事:一件事情或事务。
6. 无一事:没有事情可做。
7. 白日:白天。
8. 苦:艰苦,艰难。
9. 催诗:推动诗歌创作,此处可理解为激发诗意。

去完善
赏析
《南庄即事》描绘了春日乡村的景象,展现出宁静、悠闲的氛围。首句“野色山千里”以广阔的视野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第二句“香风水半池”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独坐在小亭子里,百无聊赖,时光仿佛在催促他写诗抒发情感。整首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心境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感慨与沉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南庄即事》是明朝著名将领、文学家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约作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时值倭寇猖獗,民间疾苦之时。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戚继光,厌倦了血雨腥风的生活,向往宁静和平的田园生活。然而,身处庙堂之高,难免受到权力斗争的影响。此时,他的人生际遇可谓波诡云谲。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明朝经历了土木堡之役后,军事实力大减,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嘉靖皇帝崇信道教,沉迷炼丹求仙,无暇顾国政民生。朝中宦官弄权,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在这种复杂的局势下,以儒家入世的情怀,戚继光积极寻求改革之道,矢志报国为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