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宜曛洞

标题包含
宜曛洞
共爱朝曦好,吾怜夕照斜。 听桡归晚渡,看鸟篆睛沙。 啸发悲高叶,杯空落断霞。 醉衔三尺舞,直欲挽天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父职,...查看更多
scorgon
去完善

译文
一同欣赏美好的朝阳,我也喜爱那夕阳的余晖。聆听船桨划过的声音,看鸟儿在沙滩上留下足迹。树叶的呼啸声令人悲伤,杯中空空如也,只剩下一片片断霞。酒意正浓时,翩翩起舞,仿佛想要挽回那逝去的时光。
scorgon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宜曛洞:古地名。 2. 朝曦:早晨的阳光。 3. 夕照:傍晚的阳光。 4. 听桡:听船桨划水声。 5. 归晚渡:晚归的船只。 6. 看鸟篆睛沙:看着鸟儿在阳光下留下的影子。 7. 啸发:指风吹过高树发出的声音。 8. 悲高叶:叶子被风吹动的景象让人感到悲伤。 9. 杯空:指喝完了酒。 10. 断霞:晚霞。 11. 直欲:简直想要。 12. 天槎:天河边的木筏。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希望能够回到天上的愿望。
scorgon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宜曛洞”为题,描绘了傍晚时分宁静而美好的自然风光。首联作者用“朝曦”和“夕照斜”来表达对清晨阳光和傍晚夕阳的无限喜爱。诗人把夕照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示了其对自然美感的独特领悟。 颔联中“听桡归晚渡,看鸟篆睛沙”表现出日落时分的水面上,归舟轻轻摇动,飞鸟在沙地上留下美丽的痕迹。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述,读者可以想象出夕阳西下时分的祥和与宁静。 颈联中的“啸发悲高叶,杯空落断霞”则通过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和杯中空空荡荡的景象,进一步展现夕阳时的宁静与美好。 尾联“醉衔三尺舞,直欲挽天槎”描绘了诗人在这美丽景色中尽情舞蹈,仿佛要挽留这美景。整体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夕阳下的风景,传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留恋。
scorgon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宜曛洞》是明代抗倭名将、诗人戚继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创作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正值倭寇侵扰沿海地区之际。当时,戚继光被任命为蓟州总兵,负责镇守北部边境,抵御北方蒙古部落的侵扰。 在人生际遇方面,戚继光在幼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胆识和智慧。他十岁就参加了武举考试,展现了出色的武艺和军事才能。成年后,他投身军旅,成为了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在抗击倭寇的过程中,戚继光率领军队屡次击败敌人,赢得了国家和人民的赞誉。 时代背景方面,明嘉靖年间,倭寇对沿海地区进行了多次侵袭,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为了保卫国家领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明朝政府派遣了大批将士赴沿海前线作战。在这个过程中,戚继光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抗倭战争中的杰出代表。
scorgon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