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登舍身台·其二

标题包含
登舍身台·其二
断崖垂绠几凭虚,却笑山猿技不如。 古戍春残初见雁,故园愁绝冷看鱼。 百年俯仰谁巾帼,五尺涓埃自简书。 沙碛传餐君莫叹,边臣应得戒衣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父职,...查看更多
音乐唱作人王童语
去完善

译文
陡峭的悬崖间,我悬挂着一根细绳,几乎悬空而落。可笑话那山中猿猴,它的技能还远不及我。 春日已尽,古老的边防营地又看到了大雁归来;故乡的忧愁已到尽头,但冷漠地看着水中的游鱼却依然如故。 一生中,谁会被一个女子随意左右?我自己用五尺高的身材,写下自己简单的生平。 在沙漠中进食时请不要抱怨,守卫边疆的人应该感激那些粗布衣物,这些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音乐唱作人王童语
去完善
释义
1. 断崖:指险峻的山崖。 2. 垂绠:指从高处放下绳子以供人攀援或提物。 3. 凭虚:指凭借虚无之物。这里形容险峻的山路。 4. 却笑:即“笑却”,嘲笑的意思。 5. 山猿:山中猿猴。 6. 技不如:指技艺不熟练或者水平不高。 7. 古戍:古代的边塞城堡。 8. 春残: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9. 初见雁:看到大雁南飞,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 10. 故园:指诗人家乡。 11. 愁绝:极度忧愁。 12. 冷看鱼:冷冷地看着游鱼,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情。 13. 百年:一生。 14. 俯仰:指时间短促。 15. 谁巾帼:这里指谁能胜过女子。 16. 五尺:古代对男子的称呼,指身材矮小的人。 17. 涓埃:细微之意。 18. 自简书:自己给自己写简书,表示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严格。 19. 沙碛:沙漠地带。 20. 传餐:传递食物,这里指在沙漠中吃饭。 21. 莫叹:不要叹息。 22. 边臣:边防官员。 23. 戒衣袽:指破旧的衣服。
音乐唱作人王童语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边防生活的诗。诗人借登高临远的视野,展示了边疆风光的雄壮和荒凉,同时传达出昂扬的斗志和深深的忧虑。 “断崖垂绠几凭虚”展现了险峻的悬崖和将领们勇敢的攀登行为,一个“笑”字使得画面生动起来,流露出对军事技能的信心。 “古戍春残初见雁”意味着春天到了,大雁开始迁徙,这表示时光流转、季节更替;同时又象征战争的来临或结束。 “百年俯仰谁巾帼”感慨岁月如梭,而巾帼英雄依然壮志凌云。 “五尺涓埃自简书”以简书寄托豪情,愿为国为民尽忠尽职。 最后两句“沙碛传餐君莫叹,边臣应得戒衣袽”则鼓励将士们振作精神,勇敢面对一切艰难困苦。 整首诗显示出慷慨激昂的英雄气概与深深的忧患意识,是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完美结合的佳作。
音乐唱作人王童语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登舍身台·其二》这首诗出自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之手。此诗创作于明朝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时值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之际。在这一年间,戚继光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总兵官,负责山东沿海的防务。然而,当时朝政腐败,军饷不足,将士多因贫穷而不能安心御敌。在此背景下,戚继光深感忧虑,通过登上舍身台眺望大海,抒发了他保卫海疆、誓死抗击倭寇的决心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这首诗歌展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品质和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音乐唱作人王童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