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柳絮牡丹有感
一团晴雪乱阶除,雨后名花入眼疏。
春来春去天下似,不知何处是春居?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束明亮的雪花在台阶上纷乱地消融, 雨后盛开的花朵渐渐稀疏。 春天来来回回好像全世界都相似, 但不知道哪里才是春天的居所。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晴雪:比喻柳絮如雪片般洁白。
2. 阶除:台阶前的空地。
3. 雨后名花:指牡丹花。
4. 入眼花疏:形容花朵稀疏。
5. 春来春去:春天到来和离去。
6. 天下似:指柳絮飘散的情景遍布各地相似。
7. 春居:春天的居所,这里暗指美好的生活时光。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柳絮牡丹”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生命的感慨。首句通过描绘一团晴雪似的柳絮,暗示了春天的短暂和美好。第二句则描述了雨后的牡丹花,虽然美丽却显得有些稀疏,暗示了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两句“春来春去天下似,不知何处是春居?”,更是直抒胸臆,感叹春天的到来和离去,就像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一样,无法找到真正的春天所在,意指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总是难以捕捉,稍纵即逝。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见柳絮牡丹有感》是明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戚继光在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这一年,戚继光因抗击倭寇有功,升任浙江总兵官。然而,他在这时期的经历并不顺利,一方面要面对来自朝中的嫉妒和排挤,另一方面还要竭力维护国家的海防安全。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曾见牡丹开一朵,又见柳絮吹满城",描述了他在漫长岁月中历经沧桑的经历。"不见去年人,相看只换名",揭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无奈。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