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庚辰除夕·其一

标题包含
庚辰除夕·其一
南北征途莫问年,但教意气每翩翩。 人情到老方知味,世态无端尚有天。 蕉梦甫残仍泽国,粱炊未熟已桑田。 边书不至昏钟起,独抱丹忱付篆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父职,...查看更多
小笼包子NANA
去完善

译文
不必在意南北征战的年份,只要保持年轻时代的激情和风度。 人到了一定年龄才能理解生活的味道,世界虽然无常但也有其运行规律。 梦境尚未结束就已经回到了故乡,饭还未煮熟却发现已经沧海桑田。 边境的信息还未传来,钟声就已响起,只能把赤诚之心寄托在燃烧的香烟中。
小笼包子NANA
去完善
释义
1. 庚辰:古代干支纪年的一种,庚辰意味着在庚年的龙月即农历三月。这里用作标题,指的是作者创作这首诗的具体年份。 2.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此夜为新旧岁之交。 3. 戚继光:明朝抗倭名将,著名的军事家、诗人,被誉为“民族英雄”。 4. 征途:行军之路,喻指作者多年在外的戎马生涯。 5. 莫问年:不用计较年龄,意指不必因为年纪大而忧虑。 6. 但教:只要让。 7. 意气:精神气概。 8. 翩翩:风度翩翩,这里形容朝气蓬勃的样子。 9. 人情到老方知味:到了老年才能深切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10. 世态:社会的风气和世态炎凉。 11. 无端:无缘无故,突然。 12. 蕉梦:源于“梦蕉鹿”的典故,象征虚幻的事物。 13. 梁炊:古人煮饭之灶称为“梁炊”,此处代指灶台。 14. 桑田:田野,这里代指家园。 15. 边书:边疆的战报。 16. 昏钟:夜晚的钟声。 17. 独抱丹忱:独自坚守赤诚之心。 18. 丹忱:赤诚的心,通常用于忠诚者。 19. 付篆烟:将心事寄托于篆烟之中,寓意沉稳内敛的心态。
小笼包子NANA
去完善
赏析
《庚辰除夕·其一》是一首描绘作者在戍边生活场景中的个人心境的古诗。诗人以深情的笔触抒发了在人生旅途中所感受到的岁月沧桑和世事无常,展现了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首先,“南北征途莫问年,但教意气每翩翩”两句传达出诗人在征途中的豪情壮志,以及面对岁月流逝的无畏态度。虽然前方路途艰险,但他依然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人情到老方知味,世态无端尚有天”这两句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只有经历了岁月的沉淀,才能体悟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尽管世间万事无常,但总有天道恒在。 “蕉梦甫残仍泽国,粱炊未熟已桑田”两句则描述了战场环境的恶劣与艰苦。一边是战火连天的疆场,一边是炊烟袅袅的家园,两相对照,更显出征将士们英勇不屈的精神风貌。 最后,“边书不至昏钟起,独抱丹忱付篆烟”两句展现出诗人的爱国情怀。即便战争尚未结束,夜幕已经降临,他依然坚守阵地,用篆香寄托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
小笼包子NANA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庚辰除夕·其一》是明代著名将领、文学家戚继光于明嘉靖十一年(1542年)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倭寇作乱,沿海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戚继光作为明朝抗倭名将,曾立下赫赫战功,这首诗正是在他抗击倭寇,保卫国家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这一年,戚继光由于功绩显赫被任命为总兵官,负责浙江沿海的防务。然而,他在宫廷内部的斗争中也遭受了排挤和打压。在这种情况下,戚继光写下了这首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的诗作。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戚继光在当时既有着为国为民、英勇抵抗外敌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他身处复杂政治环境中的无奈。这一时期的明朝社会,既有倭寇犯边,又有宦官当道,政权腐败,民生疾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戚继光的这首诗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令人感叹不已。
小笼包子NANA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