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春郊行

标题包含
春郊行
十日一出郊容改,东风夜发山花红。 纷纷桃李何为者,不可思忆天之工。 轮转荣枯何日了,年年青入长城草。 嗟嗟人生物不如,一度经年一度老。 朔方健儿期报恩,憔颜短发披荆榛。 成蹊桃李自何处,那知芳草忆王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父职,...查看更多
沫沫
去完善

译文
每十天左右走出郊野换上一副新面貌,春风拂过,夜晚的山花竞相开放。繁茂的桃李为何如此盛放,让人难以思议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花开花落何时能了,年复一年宛如长城边上的青草依旧年轻。悲叹人生的短暂,我们总归不如万物永恒。每一个人都在不知不觉间迎来衰老的一年又一年。北方的勇士们期待着报答恩情,他们面带憔悴、头发稀疏却勇敢向前。如李广桃般的人才在哪里?谁又知道他们心中的抱负和思念之情呢?
沫沫
去完善
释义
《春郊行》注释如下: 1. 十日一:指每隔十天。这里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变化频繁。 2. 出郊:走出郊外,来到野外。 3. 容改:容貌改变,这里形容春天的景色变化。 4. 东风:春风。古人认为东风是春风的代名词。 5. 山花:山上的花朵。 6. 纷纷:众多杂乱的样子。 7. 桃李:桃花和李花,这里代指春天盛开的花朵。 8. 何为者:为什么这样做。 9. 不可思忆:无法想象和理解。 10. 天之工:自然的神奇造化。 11. 轮转荣枯:形容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和凋谢过程。 12. 青入长城草:绿色的长城草象征着生命的活力。 13. 嗟嗟:感叹词,表示惋惜或感叹。 14. 朔方:北方边塞地区。 15. 健儿:勇敢善战的将士。 16. 期报恩:期望报答皇恩。 17. 憔颜:憔悴的面容。 18. 短发:短发表示年纪已经不小。 19. 披荆榛: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 20. 成蹊桃李:桃李自成蹊径,比喻受人欢迎或敬佩的人。 21.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这里借指戍边的将领。 22. 那知:哪里知道。
沫沫
去完善
赏析
《春郊行》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生的无常和英雄失意的感慨。诗中的“轮转荣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而“朔方健儿”一句则表达了作者期望为国家尽忠,却又感到年华已老的无奈心情。最后两句则用“成蹊桃李”和“那知芳草”的对比,展现了世事的无常和英雄的失落。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令人深思。
沫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郊行》是明朝著名将领、诗人戚继光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郊外景色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公元1550年至1590年之间,也就是明朝嘉靖年间至万历年间。 在这个时期,戚继光经历了许多人生际遇。他年轻时曾出任福建和浙江的卫所参将,后来在台州、金华等地抗击倭寇,取得了显著的战功。由于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被任命为总兵官,负责镇守蓟门、昌平等地,为保卫国家边疆立下赫赫战功。 在戚继光的那个年代,明朝正处于内外交困的时期。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外部倭寇猖獗,民不聊生。在这样的背景下,戚继光依然坚持忠诚报国,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注重军队纪律和训练,提倡武艺实战,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总的来说,《春郊行》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既包含了戚继光个人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丰富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沫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