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督兵过潮州渡

标题包含
督兵过潮州渡
汗血炎方七见春,又随残月渡江津。 行藏莫遣沙鸥识,一片浮云是此身。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父职,...查看更多
谢传恒
去完善

译文
汗水与血共同在炎热的南方迎接春天,然后又随着残月度过江河。不要让自己的行踪被沙鸥识破,因为这朵漂浮的云就是我漂泊不定的人生。
谢传恒
去完善
释义
【首联】:"汗血"借指战马,寓意边疆战场的严峻环境。"炎方"指炎热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南方地区。 【颔联】:"残月"意指月亮即将落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和不甘的心情。"江津"是指河流汇合处,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所在的渡口。 【颈联】:"行藏"指的是行踪与隐姓埋名的生活,诗人希望能保持低调。"沙鸥"代表着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诗人希望不要被外界所认知。 【尾联】:"浮云"暗喻人生的漂泊不定,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无奈。
谢传恒
去完善
赏析
《督兵过潮州渡》这首古诗描绘了诗人督兵出征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忠诚、军事才能和坚韧不拔的精神。首句“汗血炎方七见春”,以汗血马的比喻展现了战场的艰辛,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在战场上的坚定信念。第二句“又随残月渡江津”,描绘了在月光下渡过江河的场景,进一步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艰苦。第三句“行藏莫遣沙鸥识”,暗示诗人不希望自己的行踪被他人知晓,表现出他谦逊的品质。最后一句“一片浮云是此身”,则用浮云的意象来象征诗人的地位,体现了诗人虚怀若谷的心态。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诗人作为一名军人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谢传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督兵过潮州渡》这首古体诗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随军征伐期间所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明朝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左右。当时,东南沿海一带倭寇活动猖獗,对沿海地区的安全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困扰。为保家卫国,戚继光受命率领军队英勇抗击倭寇。 在这个时期,戚继光的人生际遇复杂多样。一方面,他面临着严峻的军事斗争任务;另一方面,他在仕途上也历经波折。由于功勋卓著,他曾一度受到朝廷的褒奖和重用,但随着政治势力的更迭,他的地位也受到影响。这种人生经历使戚继光更加坚定了保家卫国的信念,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这个时期的背景知识主要涉及到明朝中后期的倭寇问题。倭寇原本是日本的一些海盗势力,后来逐渐演变为有组织的武装力量,时常侵扰中国沿海地区。为了打击倭寇,明朝政府不得不加大海防建设力度,并派遣得力将领出征。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戚继光成为了抗倭战争中的杰出代表。
谢传恒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