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读孤愤集

标题包含
读孤愤集
独夜秉青藜,往迹何历历。 有恨拂龙泉,生不与时适。 古来兴废事,掩卷三太息。 呜呼少保冤,九州目所击。 书空徒咨嗟,谁为吁天策? 不知后世人,视今何如昔。 义士莫向江南行,尸祝家家正寒食。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戚继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登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诗人。 他生于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勤奋好学,立志报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戚继光继承父职,...查看更多
清甜芝士
去完善

译文
独自守在深夜,拿着青藜之杖,过去的足迹依然清晰可见。心中有怨恨,却无法用龙泉剑去斩断,生不逢时啊。自古以来兴盛与衰败之事,每每掩卷长叹。唉,少保的冤屈让天下人痛心,但谁能为他向上苍祈求正义呢?后人如何看今天,我不知道,只知道现在正直的义士请不要去江南之地,因为家家户户正在寒食节祭奠他们心中的英雄。
清甜芝士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孤愤集:指古代文献,这里具体指哪一部作品无法得知。 2. 秉:拿着。 3. 青藜:一种火炬。 4. 历历:清晰的样子。 5. 有恨:心怀怨恨。 6. 龙泉:宝剑名,这里代指剑。 7. 与:随着。 8. 时适:适应时代。 9. 掩卷:放下书本。 10. 三太息:三次叹息。 11. 少保:官职名,明代时期授予有功劳的官员。 12. 冤:冤枉。 13. 九州:泛指全国。 14. 击:看到。 15. 书空:在天空中书写。 16. 徒:只。 17. 咨嗟:叹息。 18. 吁天策:向上天呼吁的策略。 19. 后世人:后代的人。 20. 视今:看待现在。 21. 如昔:如同过去。 22. 义士:正义之人。 23. 莫向:不要走向。 24. 江南:地理名词,代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25. 尸祝:祭祀之意。 26. 家家:每户人家。 27. 正寒食:正值寒食节。寒食节为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是中国传统节日。
清甜芝士
去完善
赏析
《读孤愤集》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忠臣义士的敬仰。首联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独自秉烛阅读古籍的场景,往事历历在目。颔联以龙泉剑的磨砺比喻自己生不逢时,满腔壮志难以施展。颈联通过“掩卷太息”表达了对古来兴废之事的深深叹息。尾联则抒发了对少保冤屈的哀痛,希望有谁能为他上疏吁天,平反冤案。全诗情感深沉,充满悲壮之情,展现了诗人的忠贞情操和历史使命感。
清甜芝士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明嘉靖年间,时局动荡,倭寇肆虐。战争频发,民生疾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了这位举世闻名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的《读孤愤集》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战争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深深忧虑。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正值明朝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此时戚继光已升任参将,统率部队在东南沿海一带抗击倭寇。他在与倭寇的战斗中英勇善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逐渐崭露头角,为世人所瞩目。然而,这些胜利的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士兵和百姓的痛苦与牺牲。 在当时,尽管国家局势紧张,但朝廷内部的权臣却争权夺利,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因此,戚继光在诗中表达了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利益献身的英烈们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揭示出当时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民间的苦难现实。 整首诗如同一幅鲜明的时代画卷,既描绘了戚继光的勇猛豪放,也表现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和社会风貌,体会到戚继光那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为民除害的决心。
清甜芝士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