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景思少卿药寮二首 其二
维摩示清羸,宴坐丈室中。
静观世上人,百邪所交攻。
我有一丸药,得之无是公。
人人各安乐,淡然心地空。
脱复未办此,济物存阴功。
南山千岁苓,托根万丈松。
下有青青草,其名为救穷。
愿君时举手,采取置药笼。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维摩居士展示着他的虚弱之躯,静静地坐在小屋之中。
他以超然的姿态观察着世间的人,他们正受到各种邪恶势力的攻击。
他拥有一颗万能的灵丹妙药,能驱散所有这些邪气。
这颗药可以让每个人都得到安乐,心灵变得宁静而空灵。
倘若无法马上实现这种解脱,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拯救别人来积累阴德。
正如在南山的那棵千年茯苓,它扎根于万丈松树之下,旁边生长着一片翠绿的青草地,这青草被称为“救济贫困”。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常常伸出援手,采摘这些草药放入自己的药篓里。
去完善
释义
维摩: 指维摩诘, 又称净名居士,佛教著名在家修行者。
丈室: 寺院中的禅房或僧舍。
交攻: 这里指各种病邪攻击身体。
得之无是公: 从佛学的无为法中得到解脱,没有这些忧虑。
阴功: 阴德。暗中施予别人的好处。
南山: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长沙南岳区境内。
千岁苓: 千岁人参,长寿的象征。
托根: 扎根, 植物生长的根基。
青青草: 指人参周围的小草。
救穷: 即解救穷苦之人。
药笼: 储存药品的箱子或柜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维摩示清羸”起笔,意指诗人将自己比作病弱的维摩诘。接着他描绘了世人的种种困扰与病痛,即诗中的“百邪所交攻”,并说自己有治疗这种病症的一剂良药,那就是内心的平静和淡泊。而这一心境可以惠及众人,使得他们都能得到安乐,就如诗中所云:“人人各安乐,淡然心地空。”然而作者也指出,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实际的善事来助人为乐,就像诗中的南山灵芝和青草救助贫困之人那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曾惇所作,创作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约公元1190年)。此时正值南宋中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但朝廷内部矛盾依然激烈。
在这首诗创作的时期,曾惇在政治上失意,他曾经担任户部侍郎、直秘阁等官职,后因与权臣韩侂胄政见不合,被贬出京,任地方官职。这种人生际遇使他对现实有所不满,对民间疾苦也有所关注,从而产生了这首反映民生问题的诗作。
此外,该时期南宋社会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药物资源较为匮乏。曾惇在诗中提到“寻仙岁月嗟迟暮”,反映出他对于晚年身体状况的关注,以及对长生不老、追求长寿的渴望。这也可以看作是对当时医学水平的反思和批判。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