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 其一
句漏有丹砂,葛洪因得仙。及我更经之,但见牛羊眠。圭江绝流水,郁林互青天。朝发白沙洞,暮宿鬼门关。鬼门多异兽,捕获夸雄蛮。猩猩顾我啼,狰狞不可干。生死在山谷,何必能人言。歧路迷所向,惨切游子颜,人马俱变色,喟然心脾酸。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句子中有丹砂,葛洪因此成仙。当我再次经过这里时,只看到牛羊在睡觉。圭江的流水断绝,郁郁葱葱的树林和蓝天相映成趣。早上从白沙洞出发,晚上就歇息在鬼门关。鬼门有很多奇特的动物,捉到它们可以炫耀一番。猩猩看着我哭叫,它们的样子狰狞无法接近。生与死在山川之中,何必需要说人话呢?岔路口迷失了方向,旅行者的表情悲伤。人和马都变了脸色,我的心田充满了悲伤。
去完善
释义
1. 句漏:古县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
2. 丹砂:又称朱砂,一种红色的矿物颜料,古人认为可以炼制丹药以求长生不老。
3. 葛洪:东晋著名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在句漏山发现丹砂并炼制丹药。
4. 经:经过。
5. 圭江: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流河。
6. 郁林:古郡名,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7. 白沙洞:位于句漏山的洞穴,相传葛洪曾在此炼丹。
8. 鬼门关: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与岑溪市交界处的一座险峻的山关,古代认为是进入南越国的门户。
9. 异兽:指珍奇的动物。
10. 雄蛮:指雄强的蛮族。这里可能是指南方的少数民族。
11. 猩猩:猴子的一种,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中。
12. 狰狞:形容面目凶恶可怕。
13. 干:触犯。
14. 人言:说话。这里可能指的是学会人类的语言。
15. 歧路:岔路。
16. 惨切:悲伤痛苦的样子。
17. 游子:离家在外的人。
18. 颜:脸色。
19. 人马:人和马。
20. 变色:改变脸色。
21. 喟然:叹气的样子。
22. 心脾酸:心里感到难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陈景元的一首描绘旅途艰险的诗歌。首联以“句漏有丹砂,葛洪因得仙”引入,讲述句漏山有丹砂,使葛洪得以成仙的传说。而诗人自己经过这里时,却只见牛羊安眠,不见仙人踪影。接下来的“圭江绝流水,郁林互青天”则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令人感慨万分。
诗中提及的白沙洞、鬼门关都是险恶难行的路途,描述的是探险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在鬼门关中,“鬼门多异兽,捕获夸雄蛮。猩猩顾我啼,狰狞不可干。生死在山谷,何必能人言。”面对这些奇形怪状的野兽,人们只能尽力捕捉,即使遭遇困难也无所畏惧。诗人借猩猩的形象表达了旅行者的内心情感,他们虽然面临生死攸关的时刻,却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尾联“歧路迷所向,惨切游子颜。人马俱变色,喟然心脾酸。”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奈和心酸,前路迷茫,他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展现了诗人特有的豪放与婉约并存的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杂诗 其一》是明代诗人陈景元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明末清初之际,即公元1644年左右。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明清更迭的动荡时代,战乱频繁,民生疾苦。
陈景元在明末清初时期,作为一位文人雅士,他的人生际遇也颇受时局影响。他曾担任过明朝的官员,但在明朝灭亡后,转而投身于教育事业,成为了一名民间教育家。在此期间,他广泛结交文人墨客,共同探讨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的问题。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世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明清更迭导致了政权的更迭,使民众生活陷入了困境;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科学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进步。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发展,也有对新思想的探索与尝试。陈景元的《杂诗 其一》正是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典型代表之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