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观潮

标题包含
观潮
一线从空下,翻飞十万寻。地非句践业,潮见伍胥心。草木无今古,蛟龙变浅深。此时隔江女,犹善作吴音。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一条线在空中落下,飞舞着寻找十万里。这里不是勾践建立基业的地方,却能看到伍子胥的心境。草木没有今古之分,蛟龙却在深浅之间变化。此刻在江对岸的女子,依然擅长讲吴地的口音。
去完善
释义
1. 一线从空下:比喻钱塘江涌潮像一条线从天空降落下来。 2. 翻飞十万寻:形容潮水翻腾起伏高度达到十万里。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3. 地非句践业:这里指代的是越国,而非它的疆土,暗含对越王勾践事迹的提及。句践,即越王勾践。 4. 潮见伍胥心:伍胥,指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后成为吴国的名臣。他参与攻打越国并占其领土。这句描绘了钱塘江涌潮中浮现出伍子胥的心意。 5. 草木无今古:指江东地区的草木无论现在还是过去都依然繁茂。 6. 蛟龙变浅深:蛟龙,神话中的水生动物,能引发洪水。这句说蛟龙出没导致江水或深或浅的变化。 7. 此时隔江女:指作者在江东地区遇见的一个女子。 8. 犹善作吴音:这位女子还能说得一口流利的吴语。
去完善
赏析
《观潮》一诗以描绘钱塘江潮为主题,通过对江潮的生动描述,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首联“一线从空下,翻飞十万寻”,以形象化的笔触勾勒出钱塘江潮壮观的景象,“一线”和“十万寻”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江潮的磅礴气势。颔联“地非句践业,潮见伍胥心”,通过勾践、伍子胥这两位古代人物的历史事迹,表现了江山易主、人事变迁的自然规律。颈联“草木无今古,蛟龙变浅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深刻洞察:自然界的草木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江底的蛟龙随水势的变化而或深或浅,揭示出世间万物皆有其发展变化的道理。尾联“此时隔江女,犹善作吴音”,则通过对江南女子的美好想象,寄寓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运用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和深沉的哲理思考,展现出陈景元独特的人文关怀和艺术风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观潮》是宋代诗人陈景元所创作的一首描绘钱塘江潮壮观景象的古诗。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其时中国正值太平盛世,经济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常常相聚观赏自然美景,抒发感慨。 诗人陈景元生活在北宋时期,其人生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他早年中举人,后因故离职,开始游历四方,探访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风格,以诗寄情,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在《观潮》这首诗的创作年代,即北宋时期,钱塘江潮被誉为“天下奇观”,吸引了大量游人前来观赏。每当大潮来临,江水翻滚,波涛汹涌,场面十分壮观。诗人陈景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观察钱塘江潮,抒发了自己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人生际遇的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