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赠戴通乾六首 其三

标题包含
赠戴通乾六首 其三
雷陈古所崇,张陈世常耻。穷达守一筹,于以见君子。与君虽新欢,本为同乡里。皓首始相知,相知幸未死。和璞匿璘彬,光芒畏人指。三献甘殒身,有目乃如此。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人们崇敬雷和陈,但在现代社会,张和陈则常常被认为是不光彩的。无论是贫穷还是发达,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以此来展示我们的品德。虽然你我之间是新的友谊,但我们原本就是同乡的伙伴。直到头发花白,我们才开始了解彼此;幸运的是,在了解之后,我们都还活着。就像和璞藏着的璘彬一样,我们的光芒可能害怕被他人发现。我愿意为了你的利益而牺牲自己,这是我的真心话。
去完善
释义
《赠戴通乾六首 其三》陈景元:这是一首古代诗人陈景元的诗作。下面是该诗的注释: 1. 雷陈古所崇:雷陈是指东汉时期的两位名士雷义和陈重,他们以友谊深厚著称,被人们推崇。这里用来比喻作者与戴通乾的友谊。 2. 张陈世常耻:张陈是指西汉时期的两位名士张耳和陈余,他们因争夺权力而反目成仇,后被世人视为不齿之事。这里用来对比雷陈与戴通乾的友谊。 3. 穷达守一筹:无论贫穷还是显达,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4. 和璞匿璘彬:和璞是未经琢磨的玉石,璘彬是光彩照人的宝石。这里用来比喻戴通乾才华横溢,但却不露锋芒。 5. 三献甘殒身:三献是指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这里用来形容戴通乾对待友情的真诚态度。 6. 有目乃如此: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眼光的人才能看出戴通乾的珍贵品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朝诗人陈景元写给他的朋友戴通乾的,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以及诗人在面对世俗偏见时的坚守。诗句中提到了古代的雷陈之交,象征着高尚的友谊。而“与君虽新欢,本为同乡里。皓首始相知,相知幸未死。”则表达了对两人友情的高尚评价,尽管相识较晚,但他们的友谊如同白头之友般深厚。同时,诗人还提到戴通乾的才华被埋没,犹如美玉被藏,需要有人去发掘。这与诗人在世俗面前的坚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后两句“三献甘殒身,有目乃如此。”更是表达出诗人对于自身追求的坚定,即使面临困苦,也愿意为之付出一切。整首诗以其真挚的感情、深沉的思考以及对朋友的赞美构成了优美的诗篇,展现了诗人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赠戴通乾六首 其三》是南宋诗人陈景元的一首佳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1247年,即南宋理宗淳祐七年。当时南宋王朝已经步入了衰败期,北方中原地区的领土大部分被金国占领,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内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陈景元作为一位文人墨客,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样。他早年在科场失利,后一度隐居山林,潜心研究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后来因为才华出众,被举荐为官员,历任州郡长官。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关注着国家的前途命运。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景元正处于中年阶段,他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见解。因此,在这首诗中,他以戴通乾为友,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叙说人生哲理,表达了他们二人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坚守道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