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鹰行
秋风瑟瑟生金声,苍鹰力劲筋骨轻。愁胡怒视气纵横,草木益深眼愈明。铦锋利剑十二翮,走电飞云八千尺。扶摇不让凡鸟先,攫拿岂借他人力。存身韝上已三年,雄姿磨灭心胆寒。庖厨供肉日渐缺,绦旋相缠未假宽。狐狸登床狼叫野,搏击谁为驱役者。请君纵逸凌九天,万里长风侧身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秋风吹拂响起如同金属般的声音,苍鹰力量强大,骨架轻盈。它皱着眉头愤怒地看向四方,眼神犀利如刀,草木似乎也在它的目光中变得更加强壮鲜明。
这只鹰如同锐利的剑刃和疾飞的云彩一般,能飞越数千里的高空。在飞行中,它的速度飞快,绝不输于其他的鸟类。它依靠自己的力量捕食,而不是依赖其他生物的帮助。
它在驯鹰人那里已经生活了三年,虽然雄姿依旧,但是心中的恐惧却无法消除。食物逐渐减少,束缚它的绳子却越来越紧。有豺狼出没,却没有谁来帮助它驱赶。
请你展翅飞翔在浩渺的天空,像一阵狂风席卷大地。
去完善
释义
1. 秋风瑟瑟生金声:瑟瑟,形容风声。金声,金属器物碰撞的声音,这里形容风中的鹰鸣。
2. 苍鹰力劲筋骨轻:苍鹰,一种猛禽;力劲,力量强大;筋骨轻,身体轻便。
3. 愁胡怒视气纵横:愁胡,指鹰锐利的眼神;怒视,生气地瞪大眼睛;气纵横,气势磅礴。
4. 草木益深眼愈明:益深,更加深邃;愈明,更明亮。
5. 铦锋利剑十二翮:铦锋利剑,锋利的长剑;十二翮,指鹰的翅膀。
6. 走电飞云八千尺:走电,比喻速度极快;飞云,在云中飞翔;八千尺,形容高度极高。
7. 扶摇不让凡鸟先:扶摇,大鹏鸟展翅飞翔的样子;不让凡鸟先,不愿被普通的鸟超越。
8. 攫拿岂借他人力:攫拿,抓取猎物;岂借他人力,自己独立完成捕食。
9. 存身韝上已三年:存身,生活;韝上,指鹰驯服于人的训练;已三年,已经有三年了。
10. 雄姿磨灭心胆寒:雄姿,威武的姿态;磨灭,消失;心胆寒,形容恐惧。
11. 庖厨供肉日渐缺:庖厨,厨房;供肉,提供食物;日渐缺,逐渐减少。
12. 绦旋相缠未假宽:绦旋,丝绦旋转;相缠,相互纠缠;未假宽,没有给予空间。
13. 狐狸登床狼叫野:狐狸,喻指小人;登床,登上高位;狼叫野,形容恶势力嚣张。
14. 搏击谁为驱役者:搏击,与鹰有关的狩猎活动;驱役者,驱使鹰的人。
15. 请君纵逸凌九天:请君,请您;纵逸,放纵自由;凌九天,冲上九霄。
16. 万里长风侧身下:万里长风,广阔无边的天空;侧身下,向下降落。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苍鹰的壮丽诗篇。诗人以磅礴的气势,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苍鹰威猛的形象。首先,他以“秋风瑟瑟生金声,苍鹰力劲筋骨轻”两句概括了苍鹰勇敢、矫健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敬畏之情。接着,他用“愁胡怒视气纵横,草木益深眼愈明”来描述苍鹰的凶猛目光,仿佛它能洞察一切,这进一步增强了苍鹰形象的生动性。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强调了苍鹰的勇猛和力量,如“铦锋利剑十二翮,走电飞云八千尺”、“扶摇不让凡鸟先,攫拿岂借他人力”,以此展现苍鹰的傲然雄姿和无比自信。然而,苍鹰的壮志并不被世人所理解,如同“存身韝上已三年,雄姿磨灭心胆寒。庖厨供肉日渐缺,绦旋相缠未假宽”,这里的苍鹰成了无主之物,无法展翅翱翔,令人深感悲凉。
最后,诗人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在猎物出现时,苍鹰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勇敢地迎击敌人,并为他们带来安稳的生活。这是诗人在苍鹰身上寄予的一种理想人格的象征,也是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苍鹰行》是唐代诗人陈景元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唐朝中期,大约在公元750年左右。这一时期,唐朝正处于安史之乱后的恢复期,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损失尚未完全恢复。
在陈景元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多个官职,如校书郎、监察御史等。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方面,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现象,抒发个人情感。在《苍鹰行》中,陈景元通过描绘苍鹰的雄姿和气势,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赞美。
在这一时期的背景下,唐朝的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文人墨客们热衷于吟咏诗歌、畅谈理想。陈景元作为一位有抱负的文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作品,展现自己的才情和对国家的忠诚。因此,《苍鹰行》既可以看作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也可以看作是对时代的反映。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