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亭
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
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空中的云彩稀薄,远处的山脉在夕阳的余晖中若隐若现。我在驿站停下了马,看着这残败的花朵。自从我被调任到了远征军的大本营,每次花开的时候,我都不在家中。

去完善
释义
《邮亭》: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1. 云淡:云层稀薄,天空明朗的样子。
2. 山横:形容山脉连绵不绝,横亘在地平线上。
3. 日欲斜: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刻,暗示傍晚时分。
4. 邮亭:古代设在官道旁供官员和信使歇脚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驿站。
5. 对残花:面对凋谢的花朵。
6. 自从:自从我……以来。
7. 身逐征西府:自己随着军队出征,指参军或任职于边疆。
8. 开时:开花的时候。
9. 不在家:因为要随军征战,所以不能陪伴家人共度花开之时。

去完善
赏析
《邮亭》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邮亭下马,面对落日的场景。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战事的不满。
首句“云淡山横日欲斜”,描述了天空中的云朵和山脉相互映衬,夕阳即将落下的景象。这一句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第二句“邮亭下马对残花”,诗人到达邮亭下马,看到满地凋谢的花朵。这一句通过描绘凋零的花朵,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生命的无常。
第三句“自从身逐征西府”,诗人提到自从自己投身到军队的幕府之中,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最后一句“每到开时不在家”,这句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因为战争的缘故,每次花都盛开的时候都不在故乡,无法欣赏到美丽的景色。这一句表达了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对自己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无奈。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邮亭》是唐代著名诗人张继在安史之乱后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他在战乱期间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情感。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被迫退位,唐肃宗李亨继位。这场叛乱使整个国家陷入战火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张继在这场战乱中失去了家园,不得不四处漂泊。
在这个特殊时期,张继的心情非常沉重。他不仅面临着生活的困境,还面临着国家的动荡和民族的危亡。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例如,他在《枫桥夜泊》中写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歌描绘了他孤独、忧愁的心境,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总的来说,《邮亭》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现实,以及作者张继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这首诗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也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惆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