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
一钱一剑出新州,五柳凭谁添酒筹。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游。不为身后百年计,自是人间第一流。我欲门前张雀网,先将车辙到山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前方道路上展现出最佳状态的心情。所以,“门前张雀网”意味着在门前张起捕捉成功的网,这样成功就会自动落到自己的怀中;“先将车辙到山头”表示在前行的道路上要抢先一步,就像车轮走在山巅之上,昭示着主动进取的精神。

去完善
释义
新州:古地名,位于今江苏省盱眙县。
五柳:古代五柳庄的省称,这里借指陈世德光居住的地点。
岱壑:指陈世德光的住处附近景色优美的地方。
碧波:指绿色的湖水。
自是人间第一流:这里是说陈世德光的才情是第一流的。
门前张雀网:这里比喻作者想拜访陈世德光的心情。
车辙:车轮在泥土路上压出的痕迹,这里指作者的车马。

去完善
赏析
《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陈世德在岱山岩的相会场景,表达出他们对友谊、人生的理解和追求。诗中首联借一钱一剑的形象,展现了两位友人不拘小节,洒脱自在的性格;颔联通过五柳、碧波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颈联则传递出他们不追求名利,以真诚待人的人生观;尾联则以张雀网、车辙到山头两个画面,表现出他们坦诚相见、心意相通的情谊。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诗人朱熹的作品。朱熹生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一生经历了战乱和动荡,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致力于学术研究和教育。在他的一生中,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陈世德光。
陈世德光是朱熹的同年进士,两人因为共同的理想和信仰而成为好友。在南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都热衷于游览名山大川,寻访古迹,结交朋友,抒发胸臆。朱熹和陈世德光也不例外,他们经常结伴出游,相互交流学问,畅谈人生理想。
在一次游历中,朱熹和陈世德光来到了岱山岩。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朱熹写下了这首《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以表达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在这首诗中,朱熹描绘了他们在岱山岩游玩的场景,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他也表达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总的来说,这首诗既展现了朱熹与陈世德光的真挚友谊,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