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三游洞石壁

标题包含
题三游洞石壁
洞门苍石流成乳,山下长溪冷欲冰。 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山洞石门上流淌着苍白的流水,仿佛是乳汁一般;山下的长溪在寒冷的天气里显得冰冷刺骨。天气寒冷,两位友人哀求离去;而我却想留在此地,无奈你们无法留下。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洞门:三游洞的门。 2. 苍石:青绿色的石头。 3. 流成乳:指水从上往下流淌,形成如乳汁般的细流。 4. 山下长溪:山下的溪流。 5. 冷欲冰:寒冷得如同结冰一般。 6. 天寒二子: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刘禹锡,他们曾于冬天游览三游洞。 7. 苦求去:努力寻找离开的方法。 8. 我欲居之:苏洵表示自己想在这地方居住。 9. 尔不能:指白居易、刘禹锡无法在冬天在此地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三游洞的景色和诗人的心情。首句“洞门苍石流成乳”通过描述洞门的石头流淌如乳汁,表现了洞内景象的奇特与神秘。次句“山下长溪冷欲冰”则写出游人所在的山下的溪流寒冷,使人感受到了冬天的严寒。这两句一前一后,形成鲜明对比,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寒冷的冬天,行走在景色奇异的山林之间。 接下来的两句“天寒二子苦求去,我欲居之尔不能”,则是诗人表达出对环境的感受以及对友人的留恋之情。诗人借用《庄子·养生主》中的故事,表达了希望留在此地的愿望,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心情。这里“二子”指的是张君瑞、杨师道二人,而“我欲居之尔不能”则写出了苏洵对他们离去的惋惜之情。这种情感通过富有寓意的意象传达出来,使得全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题三游洞石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苏洵的一首诗作,创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这首诗的灵感来自于苏轼兄弟在三峡地区游览名胜古迹时的感悟。 在这一年里,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以及弟弟苏辙一起乘船沿长江而下,从四川到江苏去赴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三人多次游览了三峡地区的名胜古迹,尤其是位于白帝城的三游洞。这个时期,苏轼的文学成就已经达到了高峰,他的诗歌、散文和政治观点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他的父亲苏洵则是一直致力于教育他的两个儿子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在这个时期,北宋朝廷内部的党争愈演愈烈,政治环境复杂严峻。但是,由于苏轼兄弟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才能,他们在朝廷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和支持。然而,他们也不得不面对来自其他党派的政治压力和排挤。在这种背景下,苏轼兄弟选择了离开京城,外出游历,一方面是为了逃避政治纷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拓宽视野,丰富人生阅历。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