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
雨窗闲话,叹浮生何必,是今非昨。几遍青山酬对好,依旧黛眉当阁。洒道轮香,润花杯满,不似前秋恶。绣帘才卷,一楼空翠回薄。
拟泛烟中片叶,但两湖佳处,任风吹泊。山水清音听未了,隐岸玉筝金索。头上催诗,枕边滴梦,谩惜瑶卮落。相看不厌,两高天际孤削。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雨中窗户旁闲暇闲聊,感叹人生的变幻无常,就像现在和过去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曾经那几座青山就像是美丽的佳人,我们曾在那里相视而笑,可是如今,它们依然美丽如初,却已不再是曾经的景象。雨水洒在路上,散发着阵阵香气,滋润着花朵,此时的美好与之前的萧瑟秋景相比已是天壤之别。刚卷起绣帘,就看到一楼翠绿的世界。
本来想驾一叶扁舟去游览美景,但在两湖的美好风光里,我只能任凭风吹泊。那里山水的声音清晰可闻,仿佛有玉筝金索在岸上隐没。这美景如诗如画,让人忍不住在枕边滴下梦境。我惋惜杯中酒已尽,但这就是人生啊,虽然相看两不厌,却在这广袤的天际独自消逝。

去完善
释义
《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这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词。徐灿是明朝女诗人,她的诗词温婉细腻。
1. 雨窗闲话:在雨中窗前闲聊,描述了一种悠闲的意境。
2. 浮生:人生,源自《庄子·外物》中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意为短暂的人生。
3. 是今非昨:现在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有所不同,暗示时光流逝和人生的变化。
4. 青山:指美丽的山水风景。
5. 黛眉:形容山水的秀美,如美女的眉毛般秀丽。
6. 当阁:相对,对面。
7. 洒道轮香:描写路边花瓣散落,芳香四溢的情景。
8. 润花杯满:形容杯中酒满,也寓意美酒如画的美景。
9. 不似前秋恶:今年的秋天与往年不同,没有过去的恶劣天气。
10. 绣帘才卷:形容刚刚卷起的窗帘,暗示室内活动的开始。
11. 一楼空翠回薄:描绘山间空气湿润,景色苍翠的情景。
12. 拟泛烟中片叶:想要乘着轻舟在水雾中畅游。
13. 但两湖佳处:只选择两个湖泊的美景,暗含对西湖的赞美。
14. 任风吹泊:任凭风儿吹拂,小船停泊。
15. 山水清音:指山水的声音,如溪流声、鸟鸣声等。
16. 隐岸玉筝金索:形容水边的美景,仿佛有悠扬的琴声传来。
17. 头上催诗:形容山水之美激发了创作的灵感。
18. 枕边滴梦:形容美好的梦境不断涌现。
19. 谩惜瑶卮落:惋惜美好的时光流逝。
20. 相看不厌:互相欣赏对方的美好。
21. 两高天际孤削:天上的两座高峰,遥相呼应。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的意象与情感独具一格。开篇的“雨窗闲话”描绘出江南烟雨的场景,使人心生宁静之感。接下来以感叹人生的浮生若梦作为过渡,以“今非昨”表达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着重描述了两湖的美景和听到的清脆音乐,与首句相互照应,展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卷。最后几句则借用了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水、山、琴等,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彰显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对自然的热爱。整首词节奏流畅,富有诗意,无论是意境还是情感都极具感染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西湖雨感次素庵韵》是清代女词人徐灿的作品。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清顺治三年(1646年),正值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在这期间,徐灿人生际遇颇多,她的丈夫陈之遴因战败投降清朝,被任命为侍郎,而她本人则因病留在故乡浙江。尽管如此,徐灿并未放弃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清顺治三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我国社会正处于明清交替之际,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然而,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却孕育了一批富有爱国情怀的词人,他们用自己的才情和激情,书写了那个时代的哀愁和希望。其中,徐灿作为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与挣扎。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