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之二
杂虏横戈倒载斜,依然南斗是中华。
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
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
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混乱的敌人倒下,但依然无法改变我们中国的地位。就像在南斗星一样璀璨。
熟悉那秦淮河边的气息和财富,我们开辟了新的航线如博望槎般勇猛。
在黑水的游魂在草地上哭泣,白山的新鬼则在胡笳声中哀嚎。
但十年的磨练让我看得更清楚,静观河豚在浪花中跳跃。

去完善
释义
1. 金陵:古代南京的别称。
2. 杂虏:指金兵。
3. 横戈倒载:形容金兵横行无阻的样子。
4. 南斗:指南方,这里指中国。
5. 金银:指南京附近的秦淮河。
6. 云汉:天河,这里指长江。
7. 博望槎:古有传说,张骞乘槎寻河源,槎指木筏,博望借指通海大河,这里意指运河。
8. 黑水游魂:辽河一带亡灵的婉称。
9. 白山新鬼:长白山地区新近战死者的委婉说法。
10. 胡笳:西北民族乐器,这里指边塞之音。
11. 老眼重磨洗:历经沧桑之后的再度观察和审视。
12. 江豚:一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鱼。
13. 蹴浪花:跳跃起水花,寓意国家的兴盛与繁荣。

去完善
赏析
此诗以金陵为题,渲染了秋日的寂寥气氛,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国家的忧虑之情。首联通过对“杂虏横戈”的描述,展示了战乱中民生疾苦的现实。然而,在动荡的年代里,中华大地的精髓犹存,“依然南斗是中华”显示出诗人对民族精神的执着坚守。
颔联以“金银旧识秦淮气”赞美南京城的历史底蕴,而“云汉新通博望槎”则寓意着恢复国家繁荣的美好愿望。
颈联中的“黑水游魂啼草地,白山新鬼哭胡笳”表现了诗人对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的悲悯情怀。黑水和白山象征边塞之地,而游魂和新鬼暗示战争的惨烈以及民众的悲惨命运。
最后,尾联中的“十年老眼重磨洗,坐看江豚蹴浪花”表达了诗人经历了沧桑岁月之后的心境。尽管岁月流逝,但诗人仍旧坚定自己的信念,怀着希望看到美好的未来。这一句也寓含了诗人面对困境时坚韧不拔的精神。
总之,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示出在战争与动乱背景下的国家现状,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民族情感和忧国忧民的意识。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之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明朝末年,即公元1659年。这一时期,钱谦益的人生际遇颇为坎坷。他原本是明朝的状元,后来成为南明的官员。然而,南明政权在清军的进攻下逐渐崩溃,钱谦益也被俘虏并投降清朝。尽管如此,他在清朝初期仍然受到了一定的礼遇,但内心始终无法释怀自己的失节之痛。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明清交替,战火纷飞,百姓疾苦。南京作为明朝的都城,深受战乱的影响,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在这种背景下,钱谦益以金陵为题材,创作了一系列描绘战争后景象的诗篇,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战乱的不满。这首《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之二》正是其中的一首,通过描绘金陵秋天的萧条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