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重庆府

标题包含
重庆府
十七门楼压翠鬟,西南一线走严关。波涛交汇三江水,井邑高凌万仞山。吴楚帆墙来日暮,巴渝歌舞艳人间。时平不用夸形胜,戍鼓无声白昼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座十七层的美丽楼阁坐落在青翠的山岗上,西南方有一条险峻的道路通向严关。这里三江汇流如滔滔波浪,高高的城邑耸立在险峻的山巅。太阳即将落下的时分,可以看到来自江南各地的帆墙,巴渝的歌舞色彩艳丽,仿佛就在眼前。在这和平时期,无需再夸耀这里的地形优势和军事建筑,因为白天已经听不到战鼓的声音了。
去完善
释义
1. 重庆府:古代行政区划单位,指今天的重庆市。 2. 十七门楼:指重庆府的城门数量。 3. 压翠鬟:形容城门高耸入云的景象。翠鬟,指青翠的山峦。 4. 西南一线走严关:描述重庆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险要。 5. 波涛交汇三江水:描绘重庆地处长江、嘉陵江、乌江三条江河交汇处的美景。 6. 井邑高凌万仞山:形容重庆地区的地势高低起伏。井邑,城市的意思;万仞山,形容极高的山峰。 7. 吴楚帆墙来日暮:描述重庆地区与江南、湖广地区的紧密联系。吴楚,泛指江南地区;帆墙,帆船远航的景象。 8. 巴渝歌舞艳人间:赞美重庆地区的民间艺术繁荣。巴渝,泛指巴蜀地区。 9. 戍鼓无声白昼间:描写和平时期,边境戒备松弛的景象。戍鼓,古代边防报警用的战鼓。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重庆府为描绘对象,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首联通过“十七门楼压翠鬟”的形象描绘出重庆府城门的壮丽景象,同时“西南一线走严关”展现了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颔联中,“波涛交汇三江水,井邑高凌万仞山”通过对江水与山峦的描绘,突出了重庆府的地貌特点以及山水风光之美。颈联中的“吴楚帆墙来日暮,巴渝歌舞艳人间”则展示了重庆的人文风情。尾联则以“时平不用夸形胜,戍鼓无声白昼间”表现出了诗人对和平景象的向往。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手法,既描绘了重庆府的地理风貌,又表现了其人文气息,显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匠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重庆府》是清朝诗人黄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正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是社会矛盾逐渐积累的时期。 黄琮,生卒年不详,字仲玉,号山农,广东东莞人。他在当时是一位有名的文人,以博学多才而著称。然而,他的命运却颇为坎坷,虽然才学出众,却始终未能考取功名。这种人生际遇使得他对现实产生了深刻的反思,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 在乾隆年间,清朝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西南地区,由于清政府的大力开发,经济发展迅速,重庆府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这个看似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种种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腐败现象等。黄琮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写下了这首《重庆府》,表达了他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民间疾苦的同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