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试院夜坐
抛却蒲葵扇,新凉晚更加。雨声过江去,月色上城斜。满地竹柏影,一林柑子花。水沈休再爇,香透碧窗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抛开手中的蒲扇,凉爽的夜晚逐渐降临。雨水声从江面传来,月亮的影子渐渐爬上了城市的角落。满地的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还有那树林里金黄色的柑子花。不要再点燃沉水香了,它的香气已经透过碧绿的纱窗弥漫开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嘉定:县名,位于今上海市嘉定区。
2. 试院:科举考试的地方。
3. 抛却:丢弃。
4. 蒲葵扇:用蒲葵叶制成的扇子,是古代常见的纳凉工具。
5. 新凉:凉爽的新感觉。
6. 更加:更加明显。
7. 雨声:雨滴敲击物体发出的声音。
8. 江:指嘉定附近的江河。
9. 月色:月光。
10. 上城斜:形容月亮渐渐升起,映照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11. 竹柏:两种植物名称,常用于庭院种植,代表文人墨客的雅趣。
12. 影: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3. 一林:一片树林。
14. 柑子花:柑橘树的花朵。
15. 水沈:一种香料,又名沉水香。
16. 休再爇:不要再点燃。
17. 香透:香气弥漫。
18. 碧窗纱:绿色的纱窗。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嘉定试院夜晚静坐时的所见所闻。诗人通过对景物细致入微的观察,表现出一种宁静、闲适的心境。首先,诗人描述了自己放下蒲葵扇,感受到傍晚时分的新凉。接着,他提到了雨声渐渐远去,月色映照在城墙上,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随后,诗人关注到地面上的竹柏影子和满林的柑子花,这些景色让人的心情变得愉悦。最后,诗人提到不再点燃水沈香,因为香气已经透过碧窗纱弥漫开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嘉定试院夜坐》这首诗是南宋著名诗人、词人黄琮的作品。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187年,此时正值宋金对峙时期,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一隅,国家形势较为稳定,但也面临着内外诸多压力。
在这个历史时期,黄琮作为一名文人官员,他的政治生涯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京官,但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在嘉定年间(1163-1189年),黄琮被任命为嘉定县令,负责治理地方政务。在这段时间里,他深感责任重大,努力为国为民效力。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困扰让他倍感压力,这首《嘉定试院夜坐》就是他在这一时期的感慨之作。
诗中,黄琮描绘了在嘉定试院夜坐时的所见所思。他通过对夜色、风声、落叶等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他也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这种情感深深地反映了他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的人文关怀和家国情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