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嘉定登舟作

标题包含
嘉定登舟作
汉嘉城南雨新晴,汉嘉城下登舟行。舟行适意那有此,楼台摇荡绿波起。凌云有意送行客,九峰青人船窗里。大波怒起声喧豗,濛水涐水横江来。阳侯出斗踏巨浪,罔象逃遁愁惊雷。长年三老惯涉险,到此变色胡为哉。举头喧呼人踊跃,船势忽如飞隼落。乌尤山下一回头,犹见惊涛溅佛脚。清风不动旗影斜,鼓音未断回帆挝。翠羽惊飞江上鸟,白蘋开满江边花。江鸟江花无限景,碧流荡漾波纹静。无数数烟峦翠作堆,分明倒卧峨眉影。峨眉山影和烟沈,峨眉雪水入江深。船头一掬寒沁齿,好试平生冰雪心。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汉嘉城的南边雨过天晴之后,我在汉嘉城楼下登上了一艘即将启航的船只。乘船而行使我感到心情舒畅,而河岸上的楼台在水中投下了摇曳的倒影。在高空之中,白云似乎特意为我这个行旅之人送行,而九座山峰则在我船窗的那一边若隐若现。突然间,江面波涛汹涌,轰鸣声震耳欲聋,河水湍急地涌过来。这巨大的波浪让我想起了传说中的巨浪之神——阳侯,他正跃出水面与惊雷抗争。对于见惯风浪的水手们来说,这里的风浪仍然让他们变了脸色。猛然抬头,只见船上的人们欢呼着、跳跃着,船体急速降落就像一只俯冲的鹰隼。当我们在乌尤山下回望时,还能看到翻涌的浪花拍打在山下的佛像脚上。风轻轻吹拂,旗子随风飘摇,鼓声还没有停止,但船只已经开始返航。翠鸟被鼓声惊起,江边的白色花朵竞相开放,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江水微波荡漾,波纹静静地流动。在远处,烟雾中的山脉如同绿色的堆叠,峨眉山的影子倒映在水面上,清晰可见。峨眉山的雪水流入江河深处,我在船头掬起一捧冰凉的河水,感受到了平生未曾体验过的寒冷心情。
去完善
释义
1. 嘉定:现四川省乐山市,南宋时为汉嘉郡治所在地。 2. 汉嘉城:即嘉定城,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郊。 3. 凌云:凌云山,又名北固山,在四川乐山城东,与乌尤山隔江相望。 4. 九峰:凌云山上的九座山峰。 5. 濛水:古称龙溪水,岷江水系的一支,流经四川崇庆县北。 6. 涐水:古称符黑水,岷江水系的一支,源出四川灌县西南氓山。 7. 阳侯:古代传说中的海神名。 8. 罔象:古代传说中的怪物。 9. 三老:船工,常指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船工。 10. 乌尤山:在四川乐山城东,与凌云山隔江相望。 11. 碧流:碧水,此处指岷江。 12. 峨眉:峨眉山,在四川乐山市西,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去完善
赏析
《嘉定登舟作》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汉嘉城外登舟远行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并借以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和高尚的品质。 首联“汉嘉城南雨新晴,汉嘉城下登舟行”点明了地点与时间,并通过“新晴”和“登舟行”展现了一幅清新明朗的画面。 颔联“舟行适意那有此,楼台摇荡绿波起”进一步描述了舟行的愉悦体验,通过“楼台摇荡”和“绿波起”展现了江面的波澜起伏。 颈联“凌云有意送行客,九峰青人船窗里”通过对“凌云”和“九峰”的描绘,表现出沿途壮丽的山水风光。 接下来的四句“大波怒起声喧豗,濛水涐水横江来。阳侯出斗踏巨浪,罔象逃遁愁惊雷”描述了波涛汹涌、江水激荡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紧接着的“长年三老惯涉险,到此变色胡为哉。举头喧呼人踊跃,船势忽如飞隼落”描绘了船上人们面对险情的紧张气氛,以及船体在波峰浪谷间飞跃的景象。 接下来的四句“乌尤山下一回头,犹见惊涛溅佛脚。清风不动旗影斜,鼓音未断回帆挝。翠羽惊飞江上鸟,白蘋开满江边花”继续描绘了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清风不动”和“鼓音未断”展现出环境的宁静与和谐。 尾联“江鸟江花无限景,碧流荡漾波纹静。无数数烟峦翠作堆,分明倒卧峨眉影。峨眉山影和烟沈,峨眉雪水入江深。船头一掬寒沁齿,好试平生冰雪心”将景色推向高潮,通过对比江鸟江花、碧流波纹、峨眉山影和峨眉雪水,表现出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的融合,同时也传达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宽广的胸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嘉定登舟作》是南宋诗人黄琮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创作于嘉定四年(公元1211年),正值南宋末年。 在这一年里,黄琮因为战乱和动荡的社会环境,被迫离开家乡,踏上了前往嘉定(今上海地区)的旅程。在他的旅途中,黄琮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社会的混乱,这使他深感忧虑和悲伤。 此外,这个时期正是南宋与金朝进行战争的时期,南宋政权岌岌可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家园破碎,流离失所。这种社会现状使黄琮更加担忧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命运。 在这首诗中,黄琮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他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国家能够早日恢复和平,人民能够过上安定的生活。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