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行桑畴稻陇间用放翁瑞草桥道中诗韵
曹事方竣偶乘暇,果下生驹稳可跨。出城沟水细生縠,入夏山岚浓似画。甘蕉长叶半舒卷,野蔓生花斗嫣姹。南阡三面栽小桑,时雨一宵茁新柘。嘉禾去莠工始毕,芳草如茵软可藉。瓜花乍见黄垂檐,豆叶早看碧满架。村童却趁农事间,牵牛放向绿阴罅。蚕麦有收望秋获,旸雨应时天所借。有耦好伴桀溺耕,循田可返王丹驾。瓦盆新酒如肯酤,便拟穿林间茅舍。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事情刚刚处理完毕,偶然趁机找点空闲,生驹果然还是那么稳重适合驾驭。走出城墙外的小溪水流缓慢如细纱,初夏的山岚如画般浓郁。甘蕉的叶子渐渐展开,野生的藤蔓花开得争艳。南边的田野种满了小桑树,春雨一夜滋润出新芽。长势良好的禾苗已经除去了杂草,草地像毯子一样柔软可以坐卧。黄瓜花开出黄色的小花挂满了屋檐,豆叶早早覆盖了整个架子。村里的孩子们趁着农闲,牵着水牛走到绿色的阴凉处休息。期待秋天有丰收的养蚕和麦田,晴天适时的大自然赋予我们帮助。有个搭档就可以一起耕种,顺着田间小路能返回王丹的家。如果愿意买些新酿的薄酒,就打算穿过树林,回到那座茅草屋。
去完善
释义
1. 曹事:古代指各种官府事务。这里可以理解为公务之事。
2. 方:刚刚,才。
3. 竣:完毕,结束。
4. 偶:偶尔,偶然。
5. 乘暇:利用闲暇时间。
6. 果下马:一种适合在果树下行进的马匹。
7. 稳可跨:稳重可靠的意思。
8. 城沟水:城市周边的小河沟。
9. 细生縠:形容河水清澈,波纹细密。
10. 縠:丝织品的一种,这里用来比喻水的波纹。
11. 岚:山林中的雾气。
12. 嫣姹:鲜艳美丽的样子。
13. 南阡:南方的田野。
14. 小桑:幼小的桑树。
15. 时雨:及时的雨水。
16. 茁新柘:指嫩芽茁壮成长。
17. 嘉禾:优良的稻谷。
18. 莠:杂草。
19. 芳草如茵:形容草地如同地毯一般柔软。
20. 藉:铺垫,铺垫物。
21. 瓜花:即西瓜的花。
22. 豆叶:豆类的叶子。
23. 碧满架:绿色布满支架。
24. 村童:乡村的儿童。
25. 却趁:利用,趁着。
26. 农事:农耕之事。
27. 绿阴罅:绿色的树荫缝隙。
28. 蚕麦:蚕桑和麦类作物。
29. 秋获:秋季的收获。
30. 旸雨:晴朗和阴雨的天气。
31. 有耦:成双配对,这里有相伴的意思。
32. 桀溺耕:引用《论语·微子》的故事,桀溺是孔子时代的一位隐士,他独自耕种。
33. 循田:沿着田地。
34. 王丹驾:指神仙的车驾。
35. 瓦盆新酒:简陋的酒具,这里指淡酒。
36. 穿林:穿过树林。
37. 茅舍:茅草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作者在乡村田野间的所见所感,以丰富的形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之美和生活场景之趣。
首联“曹事方竣偶乘暇,果下生驹稳可跨”,描述了作者公务之余,在闲暇时光中,骑着骏马欣赏田园风光。此处将“果下马”的意象与放翁的诗韵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
颔联“出城沟水细生縠,入夏山岚浓似画”,描绘了出城所见:沟渠中的水波纹细腻,夏日山间的雾气浓郁如画。这里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的审美情趣。
颈联“甘蕉长叶半舒卷,野蔓生花斗嫣姹”,刻画了初夏植物的生长景象:甘蕉叶舒展半卷,野蔓花儿竞相开放,争艳斗丽。这两句诗通过对植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尾联“有耦好伴桀溺耕,循田可返王丹驾。瓦盆新酒如肯酤,便拟穿林间茅舍”,表达了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诗人以桀溺和王丹的典故,暗示了自己愿意放弃世俗名利,过上与自然为伴、简朴而宁静的生活。这种情感与放翁诗韵相呼应,体现出诗人在繁华世界中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尽日行桑畴稻陇间用放翁瑞草桥道中诗韵》是南宋诗人黄琮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在公元12-13世纪之间。
在这段时间里,黄琮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南宋时期,北方金国不断侵犯南宋疆域,战争频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逃避战乱,黄琮离开了繁华的江南水乡,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农村,开始了他的田园生活。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黄琮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的痛苦。他看到了农民在农田里辛勤劳作,为了生计而奔波。他还看到了战争给农民带来的灾难,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这些场景深深地触动了他,使他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因此,黄琮在《尽日行桑畴稻陇间用放翁瑞草桥道中诗韵》这首诗中,通过对农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农民的关心和对战争的谴责。他以陆游的诗为灵感,表达了希望国家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