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华清宫遗址

标题包含
华清宫遗址
朝元阁里不知秋,玉笛曾吹楼上头。一夜空阶鸣蟋蟀,声声犹似按梁州。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朝元阁内,全然不觉已至秋天,曾经吹响玉笛的时光已逝。夜空中传来蟋蟀的叫声,一声声如按照梁州古曲的节奏鸣叫。
去完善
释义
1. 朝元阁:唐朝宫殿建筑群中的一座亭台楼阁,在华清宫内。 2. 玉笛:玉质制成的笛子,古代一种乐器。 3. 空阶:无人的台阶。 4. 蟋蟀:昆虫名,俗称蛐蛐儿,叫声如音乐般优美。 5. 梁州:古代乐曲名,泛指音律或乐章。
去完善
赏析
首句“朝元阁里不知秋”是诗人描绘华清宫的盛景。其中“朝元阁”指代华清宫内的一座宫殿名,这里用“朝元阁”来暗示华清宫的规模宏大和皇家气派;“不知秋”则是通过写秋天的时间特点来展现皇宫内的奢华生活,无忧无虑,可以忽视外界的时令变化。第二句“玉笛曾吹楼上头”,以玉笛为引子,联系起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曾在华清宫度过的快乐时光。这两句诗在华清宫繁华的背景上增添了几分浓厚的悲剧色彩,预示着故事的悲剧结局。 接下来的两句“一夜空阶鸣蟋蟀,声声犹似按梁州”进一步描绘了华清宫的历史变迁。“一夜空阶鸣蟋蟀”描绘的是秋天的夜景,空无一人的台阶上蟋蟀鸣叫,显得格外寂静、凄凉。而“声声犹似按梁州”则是指这鸣叫声如同一曲梁州古调,婉转哀愁,动人心弦。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华清宫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杜牧以五言诗描绘了《华清宫遗址》的景象:“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的深远内涵,涵盖了晚唐时期的历史背景、个人遭遇和哲学思考等诸多方面。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诗人杜牧所处的时代背景。唐朝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但晚期却因政权腐化、社会动荡而逐渐走向衰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杜牧深感忧虑,他用敏锐的眼光洞察到社会的弊端,希望通过诗歌唤醒人们的警觉。正如《华清宫遗址》所展示的那样,唐朝君主沉迷于奢华的生活,不问政事,导致了国家的衰败。 其次,我们要了解诗人杜牧在此时的人生际遇。他才华横溢,却仕途不顺,空怀壮志却屡屡受挫。杜牧曾在朝野任职多年,对朝廷的腐败现象有深切的认识,然而他的谏言并未得到重视。因此,他对唐朝晚期政治的不满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都借由《华清宫遗址》这首诗得以表达。 最后,我们要理解这首诗所传达的哲理思想。在《华清宫遗址》中,杜牧通过对华清宫昔日繁华的描绘,揭示了物是人非的道理。荣华富贵的背后,往往是短暂的欢乐和无尽的痛苦。诗人借此警示世人,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不要被世俗的繁华所迷惑,从而超越自我,实现人生的升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