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溯沔水西上即事作

标题包含
溯沔水西上即事作
乱山行不尽,脉络互联属。初遇喜奇峭,稍习厌荦峃。凌晨问去程,西溯沔水曲。寒流净匹练,泄泉铿碎玉。独鹭破烟青,孤帆饱川绿。萧萧栟榈中,历落几家屋。半扉翳芦花,破网挂疏木。时见溪边人,添薪斫修竹。不意险巇尽,清川此豁目。安得解征鞍,借我径三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这混乱连绵的山峦中穿行,各个部分紧密相连。初见这片奇特的峻峭山林时感到惊喜,但逐渐熟悉后,却开始厌倦那些崎岖不平之处。拂晓时分,我问询前行的路程,朝着西边的沔水弯曲处行进。河流清澈如同洁白的匹练,瀑布倾泻而下,声音如同翡翠碰撞碎裂。一只独立的白鹭在烟波浩渺中显得格外青翠,孤独的船帆则载满了整条河流的绿色。棕榈丛中传来稀疏的声响,几户人家的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其中。门扉半掩,芦花在风中摇曳,破损的鱼网挂在稀疏的树枝上。时不时能看到河边的人家,正在给竹子添加柴火或者砍伐修整。没想到险恶的地形即将结束,眼前豁然出现一片清澈的溪流。我真希望能解开马鞍,在这里停留三晚,好好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释义
1. 溯:顺流而下为“溯”。本诗指逆流而上。 2. 沔水:古水名,又作“沔水”,位于今中国湖北省,长江的最大支流。 3. 西上:向西行进。 4. 乱山:连绵起伏的山脉。 5. 脉络:指山脉的走势。 6. 联属:相连。 7. 初遇:初次遇见。 8. 喜奇峭:喜欢奇特峻峭的景象。 9. 稍习:渐渐习惯。 10. 厌:对……产生厌倦。 11. 荦峃:险峻的山石。 12. 凌晨:清晨。 13. 问:询问。 14. 去程:离开的路程。 15. 寒流:寒冷的河水。 16. 净匹练:形容河水清澈如白色的匹练(一种丝织品)。 17. 泄泉:瀑布。 18. 铿:形容泉水冲击石头发出的声音。 19. 碎玉:比喻瀑布溅起的水花如同碎玉。 20. 独鹭:独自飞翔的白鹭。 21. 破烟:穿过烟雾。 22. 孤帆:孤独航行的小船。 23. 饱川绿:形容船行驶在水中,宛如绿色满溢。 24. 萧萧: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25. 栟榈:棕榈树。 26. 历落:分散。 27. 半扉:门户半开。 28. 翳:遮掩。 29. 芦花:芦苇的花絮。 30. 破网:破损的鱼网。 31. 疏木:稀疏的树木。 32. 溪边人:河边的人家。 33. 添薪:添加柴火。 34. 斫:砍伐。 35. 修竹:细长的竹子。 36. 不意:没想到。 37. 险巇:险要崎岖的地势。 38. 清川:清澈的河流。 39. 豁目:视野开阔。 40. 安得:如何能。 41. 解征鞍:解除征途中的疲惫。 42. 借我径三宿:希望在这美丽的景色中逗留三晚。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溯沔水西上的所见所闻。全诗结构紧凑,意象丰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诗人深沉的情感。 首联“乱山行不尽,脉络互联属”,通过“乱山”与“脉络”两个具有对比性的词组,形象地勾勒出了沿途的山脉景象。颔联“初遇喜奇峭,稍习厌荦峃”,表达了作者初次见到奇特峻峭的山峰时的惊喜之情,以及对见惯了的怪石嶙峋的厌弃。 颈联“凌晨问去程,西溯沔水曲”,交代了出发时间和行进的方向,并以“沔水”为引子,为下文展开描绘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沔水风光:“寒流净匹练,泄泉铿碎玉”形容水流清澈,像匹练一样;“独鹭破烟青,孤帆饱川绿”表现了一幅宁静的画面,一只白鹭在绿色的江水上飞翔,一艘孤独的船满载着绿意。 随后,诗人将目光投向了岸边的景象:“萧萧栟榈中,历落几家屋”,显示了居民稀疏、静谧的生活环境;“半扉翳芦花,破网挂疏木”则表现出寻常百姓家的简朴生活。 尾联“时见溪边人,添薪斫修竹。不意险巇尽,清川此豁目。安得解征鞍,借我径三宿”,写出了溪边居民的辛勤劳动,以及诗人对险峻山路已经结束的喜悦之情。最后,诗人渴望暂时卸下旅途的疲惫,在此地住上几天,尽情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创作于南宋时期。 在这一时期,诗人黄琮曾担任州县地方官员,为国家治理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他关注民生,时常出游考察,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下民间的疾苦和国家的盛衰。这首诗正是他在沔水沿岸游历时,沿途所见所感而创作的。 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入侵,国土分裂,民不聊生。皇帝昏庸无能,宦官弄权,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背景下,诗人的笔触充满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以及对民生困苦的关注。他用细腻的描绘手法,展现了沔水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变迁,寄寓了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感慨。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