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瀼西寻少陵故宅不得

标题包含
瀼西寻少陵故宅不得
君心出峡水,日夜趋襄阳。萍踪滞夔府,两鬓成秋霜。西阁闻猿声,终日涕泗滂。白盐与赤甲,万仞山苍苍。我来寻瀼西,村树亦已荒。故券傥可得,为君新草堂。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您的内心如同那从三峡奔腾而出的大江之水,日夜不停地奔向襄阳。然而您的脚步却被夔州这一地困住,就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双鬓早已染上秋天的白霜。在西阁之上听到猿猴的哀嚎,让人整日泪流不止。白盐和赤甲两座大山,屹立在那里,似乎能感觉到您心中的万丈豪情。我来到这里寻找瀼西的地方,村庄和树木都已经荒芜。如果您还有故券留存的话,我将为您新建一座草堂。
去完善
释义
1. 瀼西:唐朝诗人杜甫曾居住的地方,位于四川奉节县的瀼溪之西。这里代指杜甫的故居。 2. 少陵:即杜甫。他曾在长安附近的少陵原居住,因此后世称其为“少陵”。 3. 黄琮:字文琳,号锦江散人,明朝时期的一位文人。 4. 君心:此处指杜甫的心意。 5. 峡水:长江三峡的水流。 6. 日夜趋襄阳:意为水流昼夜不息地流向襄阳。这里以水流比喻时间的流逝。 7. 萍踪: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的生活踪迹。 8. 滞:停留,不前进。 9. 夔府:古时候的一个城市,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一带。 10. 涕泗滂:形容泪水满面。涕,眼泪;泗,鼻涕;滂,满溢。 11. 白盐与赤甲:白盐山和赤甲山的合称,位于奉节县城北。 12. 万仞山苍苍:形容群山苍翠,高耸入云。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约等于八尺。 13. 荒:荒废,无人管理。 14. 故券:旧的房契或地契。 15. 傥: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黄琮以杜甫的诗歌为背景,表达了对诗人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人用“君心出峡水,日夜趋襄阳”来描绘杜甫的心意,如同激流勇进的江水,一直向着襄阳的方向奔流。然而,杜甫的踪迹却停留在了夔府,两鬓斑白如霜。这句诗既是对杜甫命运的感叹,也是对诗人自己的写照。 接下来的诗句则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西阁闻猿声,终日涕泗滂。白盐与赤甲,万仞山苍苍。”这里的西阁象征着杜甫曾经居住的地方,而猿声则是诗人对此地氛围的感受。白盐山和赤甲山则作为背景,凸显出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这系列描绘,营造出一个既凄凉又美丽的画面。 在“我来寻瀼西,村树亦已荒”这一句中,诗人表达了他来到瀼西寻找杜甫故居的愿望,但却发现村子里的树木已经荒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接下来,诗人提出了一个愿望:“故券傥可得,为君新草堂。”他希望能在故地找到杜甫的旧居,并为他重新修建一座草堂,以此表达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瀼西寻少陵故宅不得》是明代诗人黄琮的作品。在明朝时期,诗人的作品以描绘生活场景和表达对先贤的崇敬之情为主,这首诗正是后者的一种表现。 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黄琮因出任四川夔州知府而来到成都。在闲暇时,他探寻杜甫当年在此地的生活足迹,希望找到少陵原上的杜甫旧居,表达自己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敬仰。尽管最终没有找到故宅,但他还是写下了这首咏史之作。 当时的社会环境对文人学者非常友好,因此黄琮有机会在任职期间关注历史文化名胜。然而这一时期的明朝也在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宦官权臣当道等问题日益严重。杜甫身处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同样经历了社会动荡和个人流离失所的痛苦。这种时代相似性使黄琮更加感慨万千,激发了诗人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希望能传承杜甫忧国忧民的精神,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