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郭璞墓

标题包含
郭璞墓
浪飞打船头,回溅射江破。我欲往金山,郭璞墓边过。景纯昔赋江,博丽恣顿挫。《尔雅》与《山经》,手注分余唾。或言鼍精化,人尝伺其卧。故老云入江,下撼金山座。出语山如莲,茎小承葩大。此论虽诞绝,形理妙虚课。葬经亦流传,青乌家倡和。何为埋水中,骨肉自投堕。当时树閒巢,赠衣刑卒荷。岂独死后骸,一任付泥涴。俗说戒其子,反语遭弄播。又云桴载𣡛,旋转如水磨。直下千尺安,沙涌墓一个。到今成此山,世世仙可贺。异说当孰主,孤屿天偶作。《游仙诗》或信,兹亦疑冢佐。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浪花击打着船头,波光粼粼。我想要前往金山游玩,途经郭璞的墓地。想起郭景纯过去曾经在这里赋词,他的才华横溢,文章富有韵律。他曾亲手注释《尔雅》和《山经》,分门别类。有人说这里是鳄鱼精变化的地方,有人曾经在这里蹲守过夜。当地的老人们传说这座山会动,震撼了金山的宝座。这里的山脉犹如莲花,虽然细小却承载着硕大的花朵。这种说法虽然荒诞,但背后的道理却玄妙非常。安葬在这里的经书也广为流传,成为风水学家的必修课程。为什么要把遗体埋在水上呢?难道是自愿投入水中的?当年鸟巢旁的树梢上,送衣服给行刑的人。这不仅仅是为了死后的尸骨,更是为了让泥土清洗干净。有俗人说他的儿子戒除这个习惯,用反话来捉弄他。又有人说他的儿子在木筏上日夜兼程,如同水磨一样旋转。从高空看下去,有一千多米的平安落地,沙子里藏着一座坟墓。直到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一座山,一代代的仙人都在这里庆祝。各种说法谁对谁错?这是一个孤立的小岛,大概是天意吧。《游仙诗》可能是真的,但这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假墓地。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郭璞: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道教学者,他擅长诗歌、赋颂、议、诔、祭文等文学创作。 2. 金山: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长江中的一个小岛,原名浮玉山,因唐代诗人张祜有“骑鹤上金山”之句而知名。 3. 景纯昔赋江:指郭璞曾撰写《江赋》。景纯是郭璞的字。 4. 博丽恣顿挫:形容《江赋》的内容丰富、文笔华美、行文富有变化。 5. 《尔雅》与《山经》:《尔雅》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字典,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山经》是郭璞为《山海经》作注的一部分。 6. 或言鼍精化:有人认为是鳄鱼精怪变化而来。 7. 故老云入江:据说郭璞曾在江水中与鳄鱼精怪战斗。 8. 形理妙虚课:虽然这种说法荒诞不经,但其中暗含了一定的道理。 9. 葬经亦流传:指郭璞所著的《葬经》一书也广为流传。 10. 青乌家倡和:指风水学家的相互交流与学习。 11. “为何”句:为什么郭璞的坟墓会被埋在水中。 12. 当时树閒巢:当时他的家人给他修墓时,有鸟儿在树上筑巢。 13. “岂独”句:不仅是指郭璞死后的遗骸被泥土污染。 14. 俗说戒其子:民间传说郭璞告诫自己的儿子要慎重选择墓地。 15. 又云桴载𣡛:又有人说他的棺木是用木筏运来的。 16. 直下千尺安:直指郭璞墓所在之处水底安静无波。 17. 异说当孰主:各种关于郭璞墓的传闻哪个才是真的。 18. 孤屿天偶作:这座山可能是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建造。 19. 《游仙诗》或信:有人认为郭璞的《游仙诗》可以作为证明这是郭璞墓的证据。 20. 兹亦疑冢佐:这也可能是一座疑冢。
去完善
赏析
《郭璞墓》是清代诗人朱筠为纪念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而创作的一首描绘墓碑及其相关传说的诗。 首联描述了江水拍打船头和溅射江面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环境的浩渺与壮丽;紧接着提到作者将前往郭璞墓所在地的金山一带。这看似简单的开篇,实则是通过营造氛围引领读者进入诗歌的主题——追寻郭璞的精神轨迹。 颔联回顾了郭璞的《江赋》等作品,赞美了其博学、文采飞扬的一面,从而突显出他在文学领域的非凡成就。其中“博丽恣顿挫”意为词藻华丽且富有变化,以四字短句的形式表达了对郭璞才华的由衷赞颂。 颈联谈及关于郭璞的传说:有的说他是鼍精所化,人们曾在他沉睡时观察过;还有的传说他的入江让金山产生了震动。诗人巧妙地用“景”(山)比喻莲花,再以“茎小承葩大”来形容这些奇异的故事,尽管看起来荒诞不经,但其中蕴含着深奥的道理,让人琢磨不透。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提及郭璞的《葬经》一书在青乌家传承发扬,同时也对郭璞尸骨被埋葬在水中表示困惑。这里“葬经”指郭璞生前研究的风水学说,借以彰显其在风水学领域的卓越造诣。然而疑问也接踵而至:为何郭璞的遗骨会被沉入江底?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可能出自后人对郭璞墓葬的误解和误传。 随后,诗人提及郭璞告诫儿子莫要靠近水边的传说,以及另一个关于他用木筏装载尸骨的传说。值得注意的是,诗人认为这些说法过于离奇,并不完全可信。但不管怎样,如今郭璞墓已成一座小山,代代相传的仙人故事也为人们所喜闻乐道。 诗人最后感叹,面对众多关于郭璞的传说,我们究竟该相信哪个?或许这些传闻只是巧合,不能作为确凿的证据。在这个疑问之下,诗人同样给出了自己的猜测:也许那些荒诞不经的说法,不过是为了给郭璞墓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成为后人议论的话题。总之,本诗以探寻的眼光看待郭璞及其传说,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历史视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郭璞墓》是清朝诗人朱筠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著名学者郭璞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赞美。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清朝初期,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政治上,清朝的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经济上,农业和手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清朝初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如朱筠等。 朱筠在这一时期的人生际遇也相对丰富。他早年曾游学四方,广交贤达,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后来,他在朝廷任职,担任过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在任职期间,他积极参与政事,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此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雄浑奔放、豪迈奔放著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朱筠生活的时代,也就是清朝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严重。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朱筠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这也是他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丰硕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