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题阎立本画水官

标题包含
题阎立本画水官
水官骑苍龙,龙行欲上天。 手攀时且住,浩若乘风船。 不知几何长,足尾犹在渊。 下有二从臣,左右乘鱼鼋。 矍铄相顾视,风举衣袂翻。 女子侍君侧,白颊垂双鬟。 手执雉尾扇,容如未开莲。 从者八九人,非鬼非戎蛮。 出水未成列,先登扬旗旜。 长刀拥旁牌,白羽注强拳。 虽服甲与裳,状貌犹鲸鳣。 水兽不得从,仰面以手扳。 空虚走雷霆,雨电晦九川。 风师黑虎囊,面目昏尘烟。 翼从三神人,万里朝天关。 我从大觉师,得此诡怪编。 画者古阎子,于今三百年。 见者谁不爱,予者诚已难。 在我犹在子,此理宁非禅。 报之以好词,何必画在前。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神乘坐着苍龙,龙身飞跃似要冲向天空。 用手抓住它的时候,如同乘坐一艘巨大的船破浪前行。 不知道它的长度多少,但尾巴仍然在深渊之中。 苍龙下方有两个随从,分别骑着大鱼和乌龟。 他们精神矍铄地互相看着对方,衣袂随风翻飞。 有一位女子侍奉在水神的身边,面色白皙,双鬓下垂。 她手中拿着野鸡羽毛制成的扇子,她的表情就如同尚未开放的莲花一样纯洁。 跟随水神的还有八九个人,他们并非鬼魅也并非戎蛮之人。 他们刚刚浮出水面还没有排列整齐,就已经争先恐后地挥舞起旗帜。 他们手持长刀和大盾,神情严肃。 虽然他们穿着战甲和战袍,但仍然显得雄壮威武。 一些水兽无法跟从他们,只能抬头仰望并用手去抓。 天空中乌云密布,雷霆涌动,闪电照亮了九川。 风雨之神身上带着黑色的包裹,面目被尘烟笼罩。 在他们的翅膀下有三个神人,他们正奔赴万里之外的朝天门。 我从一位大觉悟的师父那里得到了这幅奇异的画作。 这幅画的作者是古代的阎子,距今已有三百年的时间。 见到这幅画的人没有不喜欢的,但是我赠送这幅画却真的不容易。 画作中的水神之于我就像我在孩子面前的样子,这个哲理难道不是禅宗的真谛吗? 我用美好的诗词来回报他,又何必一定要在画面之前呢?
去完善
释义
1. 水官:指河神。这里用以比喻画中人物。 2. 阎立本: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3. 苍龙: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代表东方的星象。这里用以形容画中人物的坐骑。 4. 风举衣袂翻:形容画中人物衣袂随风飘动。 5. 双鬟:古代妇女的一种发型,将头发挽成两个环形的发髻。 6. 雉尾扇:古代一种用雉尾制成的扇子。 7. 未成列:指画中人物尚未排列整齐。 8. 旂旜:古代军旗名。 9. 强拳:古代一种兵器,形似现在的手榴弹。 10. 甲与裳:古代战士的盔甲和战裙。 11. 鲸鳣:鲸鱼的别称。 12. 九川:指五湖四海。 13. 风师黑虎囊:形容狂风大作的景象。 14. 大觉师:佛教对达到觉悟境界的禅师的尊称。 15. 诡怪编:形容画中景象奇特。 16. 三百年:指阎立本的创作年代距今约三百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关于水官的生动画面。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细腻的手法,将画面中的各个元素刻画得栩栩如生,如人物、动物和场景等。首先,诗中着重刻画了水官的形象,他骑着苍龙,仿佛要飞上天空,表现出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着,诗人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展现了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如水官的手下和随从。他们的姿态各异,有的面带惊异,有的神情严肃,有的则在谈笑风生。此外,诗人还描述了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如鱼鼋、雉尾扇等,这些细节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诗人通过对画面的感悟,表达了其对画作的喜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这幅画之所以让人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更是因为它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哲理。这种哲理让人们认识到,无论是作画的人还是欣赏画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智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苏轼与其父苏洵以及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均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这首诗《题阎立本画水官》为苏洵所创作。此诗的创作时间是北宋时期,大约公元1050年左右。 在北宋中期,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科举制度的发展以及教育普及程度的提高,文化领域涌现出了大量杰出的人才,他们推动着诗词歌赋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与创新。苏轼父子便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的著名文人学者。然而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期,官场斗争和社会矛盾仍然十分尖锐。 关于诗人苏洵,他早年在蜀地过着读书耕田的生活,后来放弃科举而一心从事学术研究。他的散文和诗作均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以其独特的见解为特色,显示出很高的文学价值。他与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一起开创了一代文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正是苏洵在深入研习儒家经典和文化史的过程中,通过与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对话,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法则的独到见解。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