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涵虚阁

标题包含
涵虚阁
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 苔苏深三径,衣冠盛一门。 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 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宁静的隐居生活远离纷扰,如同一个悠闲的乡村。 青苔绿荫遍布三条小路,全家上下皆是礼仪之邦。 山间的云雾时常聚集又消散,湖水自然清澈而混浊。 家族德行记载在书中,传承下去的是有品德的子孙。
去完善
释义
1. 幽居:指宁静的住所,这里指诗人的隐居之地。 2. 少尘事:即减少俗事,脱离尘世纷扰。 3. 潇洒:指生活轻松自在,无拘无束。 4. 江村:江边的小村庄,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居住地的环境。 5. 苔苏:青苔和香草,这里借指幽静的环境。 6. 三径:指三条小路,这里用来形容道路曲折幽深。 7. 衣冠:代指文人雅士。 8. 盛一门:意指家族繁盛,人才辈出。 9. 岭云:山间的白云,这里用来形容山景。 10. 聚散:形容云朵的形态变化。 11. 湖水:指诗人居住地附近的湖泊。 12. 清浑:指湖水的清澈与浑浊。 13. 世德:指祖先的功德。 14. 芳史:指记载美好事迹的历史书籍。 15. 传家:指传承家风家训。 16. 令孙:对他人之孙的美称,这里用来称赞诗人的后代。
去完善
赏析
《涵虚阁》是北宋文学家苏洵的一首五言诗。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的隐逸之志和对家族荣耀的珍视。 首联“幽居少尘事,潇洒似江村”,描绘了诗人所居住环境的清幽和宁静。这种环境让人联想到远离尘嚣的乡村,展现了诗人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颔联“苔苏深三径,衣冠盛一门”,通过对苔藓、衣冠等细节的刻画,展示了诗人家的门庭显赫,充满了书香之气。诗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了对家族文化的传承和珍视。 颈联“岭云时聚散,湖水自清浑”,描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白云时而聚集,时而消散,湖水清澈而又浑浊。这样的景象既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也寓含着人生哲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不必过于执着。 尾联“世德书芳史,传家有令孙”,强调了诗人的家族传统和家风。通过将家族的德行载入史册,诗人表达了对家族荣耀的珍视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家庭文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恬淡的生活态度和对家族荣耀的珍视。在诗歌的形式上,诗人运用了对仗、拟人等手法,使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热衷于修筑园林,吟咏楼阁诗,其中尤以欧阳修、苏轼等人为代表。苏洵作为文学大家,同样也积极参与其中,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涵虚阁就是其中之一。 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北宋仁宗时期(1049-1063年),这是苏洵生活较为富裕的时期。当时,他受到了朝中重臣范仲淹等人的赏识,并在文人墨客的交往中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段时间里,他专心致志地进行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涵虚阁创作的背景下,北宋王朝在仁宗时期迎来了短暂的繁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北宋国内矛盾日益尖锐,外患不断。在这种局势下,文人士大夫们开始关注国家命运,忧虑时局安危,力求通过文艺创作表达自己的忧国情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