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标题包含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台湾待了几年,现在得到一个江陵郡太守的位置,心里欣喜异常。每天夜里我躺在那儿,听着清晨的鼓声,安安稳稳地入睡。行走在水流湍急的淮河岸边,感受着乡村的气息。细雨绵绵中,村子里的莼菜长势正好,风起时,彩船上的旗子飘扬舞动,狰狞生动。回到家,应该会有酒宴招待,身边有亲友邻居围绕,我不怕谁来。
去完善
释义
1. 台省:指朝廷官署所在地。这里指的是吴待制在朝廷供职的时间。 2. 江湖:泛指四方各地,这里指远离京城的南方地区。 3. 晓鼓:清晨的鼓声。 4. 淮流:淮河,位于中国东部,连接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 5.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嫩叶可供食用。 6. 高风:指大风。 7. 旆:古代旗帜的一种。 8. 彩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9. 壶觞:酒器,此处代指美酒。 10. 倚赖:依赖、依靠。 11. 比邻:近邻,邻居。 12. 畏卿:敬畏君子。
去完善
赏析
在这两首诗中,苏洵以简练而富有感情的笔触描绘了吴待制中复即将赴任潭州的情景。首先他提到在朝廷留任的岁月以及现在即将去往江湖的喜悦。"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表现了诗人此刻平静的心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诗人还着重描绘了当地的自然景色:"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这些景象充满了生活气息,生动地展示了潭州的风光。在诗的结尾,苏洵通过描述回家的场景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整组诗篇既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展示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政治家、文学家苏轼与其父苏洵以及弟弟苏辙一同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受到朝廷的征召,进入翰林院供职。在此期间,苏轼兄弟得到仁宗皇帝的器重和朝野上下的赞誉。然而,他们并没有因此沉溺于名利之中,反而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问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苏洵写下了《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这首诗歌。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吴待制忠诚报国、勇于担当的赞赏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苏洵在诗中提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北宋中期,内外矛盾交织,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在这种情况下,像吴待制这样的官员能挺身而出,担当重任,为国家分忧解难,是值得尊敬和鼓励的。 此外,苏洵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和儿子苏轼、苏辙的期望。他希望他们也能像吴待制那样,忠诚于国家,关心百姓疾苦,勇敢地担负起时代的使命,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