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标题包含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乾。 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 不学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文学家、骈文家,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 骆宾王少年时便才华横溢,号称“长安才子”。据《旧唐书》记载,他年幼即有诗名。后...查看更多
小千
去完善

译文
烽火在边境响起,游侠们正穿越桑乾河。 箭矢犹如银色的柳叶在空中划过,桃花映衬着华丽的马鞍。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弓的影子,星星仿佛与剑尖相连。 这些人并不像燕太子丹的门客,只会空唱易水送别之歌。
小千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郑少府:古代县令的别称。 2. 辽:即辽宁省。 3. 边烽:边境烽火,这里指边防警报。 4. 榆塞:古长城防线上的重要关隘,今陕西省横山县西的榆林城。 5. 侠客:行侠仗义的人。 6. 桑乾:今河北省大城县一带的河流。 7. 银镝:金属箭头。 8. 桃花:桃花河畔,泛指美丽的风光。 9. 玉鞍:镶嵌宝玉的马鞍。 10. 弓影:弓箭的影子。 11. 剑端:剑柄。 12. 燕丹客:战国时燕国的太子丹门客荆轲,他曾奉命赴秦刺秦王,未果而亡。 13. 易水寒:易水为战国时期燕国与赵国的界河。荆轲离燕赴秦时,燕太子丹及宾客在易水为其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处用典暗示诗人祝愿友人像荆轲一样勇猛,但不必有悲壮的结局。
小千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送友人郑少府远赴边疆,投笔从戎的情景。首联通过边烽报警和侠客过桑乾河的场景展现了边塞的战斗氛围;颔联则用柳叶箭、桃花马等意象强调军中的英姿飒爽;颈联借助弓影如月、剑端繁星两个画面展现出豪迈的气度;而尾联则借燕丹客的故事来表达不随波逐流、坚定信念的精神风貌。整首诗充满了豪情壮志,令人热血沸腾。
小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戎》是初唐著名诗人骆宾王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675年左右,此时正值唐朝的贞观之治后期,国力昌盛,边疆安定。然而,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仍不时侵扰边疆,因此边疆戍卫工作尤为重要。 在这首诗的创作时期,骆宾王本人刚步入官场,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他也曾因直言不讳而触怒权贵,被贬谪至边远的边疆。在这段人生经历中,他深感边疆戍卫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苦,也亲身体验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在这段时间里,骆宾王以诗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国家的忠诚之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构。他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小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