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一生我看重一次回首,便充满豪气斗志。在旷野的阳光下,我们分头行动,如同挥舞着战戈的影子。星空下,我们的剑气合而为一,形成一篇绚烂的剑文。我们将用弓弦拥抱那如钩的明月,用马蹄踏过弥漫的风沙。我们不求在战场上生还,只愿以死报答君王和国家的信任。

去完善
释义
1. "从军行": 指乐府诗中的《从军行》曲调。
2. "平生一顾重": 意指人生中的一次瞩目(的事件或人物)便足够被重视和珍视。
3. "意气溢三军": 指豪迈的气概充满整个军队。
4. "野日分戈影": 太阳下野外士兵的影子像一把把军戈的影像。
5. "天星合剑文": 天上的星星就像剑的纹理。
6. "弓弦抱汉月": 用弓箭守护着汉朝的月亮。
7. "马足践胡尘": 马蹄践踏着胡人的尘土。
8. "不求生入塞": 不求活着回到边疆。
9. "唯当死报君": 只愿以死亡来报答君王。

去完善
赏析
《从军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军队中的豪情壮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首句“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视死如归的气概,展现出强烈的军人使命感。第二句“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通过描绘战场的紧张气氛,表现了将士们冲锋陷阵、英勇杀敌的形象。接下来两句“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进一步刻画了士兵们昂扬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最后两句“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表达了诗人决心以身报国、誓死捍卫祖国的坚定信念。整首诗情感激昂,气韵生动,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活动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边塞诗。此诗约作于唐高宗调露年间(公元679年-680年),正值边疆战事频繁之际。诗人通过对戍边战士的描绘,表达了忧国忧民、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在创作这首诗时,骆宾王的人生经历颇丰。他曾两次举进士不第,然才学横溢,声誉鹊起。后来,他在道王李元庆府邸任职,后因罪入狱,出狱后担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则天,被诬以贪赃枉法之罪,投狱论死。唐高宗调露年间,他流亡民间,关注民生疾苦,感慨万分。
此时正值唐朝前期盛世,国家繁荣富强,边疆战事虽频仍却整体稳定。然而,边疆领土之争并未因此而止息,反而加剧了边境戍边士兵的痛苦和忧虑。诗人在描绘戍边战士英勇报国的忠诚之志的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壮志难酬和对战争的忧虑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