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晴朗的天空下,夕阳刚刚西落,孤独的船只缓缓离去。鸟儿在广袤的原野上飞翔,人们跟随水流四处漂泊。白云飘荡在千里的天空,明月照亮了小溪的前前后后。只遗憾被贬到长沙的人离去,江边的那片春草显得如此忧伤。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谪仙怨:乐府旧题,属于鼓吹曲辞。谪仙,贬谪下凡的仙人,此处用作动词,表示被贬谪的人。
2.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河川。
3. 落日:太阳落山的时候。
4. 初低:刚刚开始降落。
5. 惆怅:形容心情失落的样子。
6. 孤舟解携:独自乘船离开。解携,分离,离去。
7. 鸟向平芜远近:鸟儿在广阔的平原上飞向远方。平芜,平坦的草地,这里指原野。
8. 人随流水东西:人们随着水流漂泊不定。
9. 白云千里万里:白云飘荡在千里的天空中。
10. 明月前溪后溪:明亮的月光洒在前面的溪流和后方的溪流上。
11. 独恨长沙谪去:独自怨恨被贬谪到长沙。
12. 江潭春草萋萋:江边滩头的春草茂盛生长。

去完善
赏析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刘长卿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了江边风光。“晴川落日初低”一句点明诗人所处的自然环境:晴朗的江河,夕阳西下。随之而来的“惆怅孤舟解携”,表现出诗人离开家乡的心境,凸显了其离愁别绪。接下来“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两句则以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人们离别时的画面,使诗情更加饱满。
在诗人眼中,大自然的景色是变化无常的。“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这两句体现出诗人对广阔天地的感受,将天地间的遥远与辽阔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在这景象的背后,却深藏著一个深沉的主题——“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这句透露出诗人在政治上失意的境况,以及因被贬而孤独的无奈心情。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作为衬托,揭示出诗人的心境和人生经历。刘长卿通过运用富有哲理和隐喻的诗句,展现出一种在伤感中仍具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使诗歌充满了深度和力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谪仙怨·晴川落日初低》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唐玄宗至德年间(756-758年),这是一个动乱频繁的时期,安史之乱爆发,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在这段时间里,刘长卿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曾两度被贬,一次是因被诬陷谋反而被贬为睦州司马,另一次是因在政治斗争中失势而被贬为南巴尉。尽管他的生活充满曲折,但他始终坚守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和深切情感记录了这段历史的沧桑变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代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人们开始对现实社会感到失望,追求精神世界的解脱;另一方面,文人们开始关注民间疾苦,关心国家命运,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悲悯情怀和对时代的深深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