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丙戌立春,是日除夕
银烛有情,今宵无限,难留一霎黄昏。频催玉漏,街鼓促香尘。旧恨肯随腊尽,新烦恼、休更重增。鸳枕梦,时惊爆竹,春逐晓云生。
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它人。紫钗花胜子,镜里宜春。转眼韶华偷换,回头念、往事浮云。而今瘦,梅花堪并,罗绮也难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柔和的烛光映照出无尽的今晚,让人不忍离别这美好的时刻。时钟滴答作响,催促着时间的流逝,街道上的鼓声回荡在空气中,香尘飞扬。过去的忧伤随着腊月的结束逐渐消散,新的烦恼不应再增加。梦境中的鸳鸯枕头,时常被爆竹声惊醒,春天的气息追逐着清晨的云彩。
想起那些年还稚嫩的时光,大家争相品尝屠苏酒,不愿意让别人先尝。头上戴着紫钗花胜的发饰,镜子里的笑容如春日般灿烂。然而时间悄然溜走,回头看看,那些往事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遥不可及。如今我消瘦了不少,似乎可以与那梅花相比,甚至那华丽的丝绸也难以掩饰我的憔悴。

去完善
释义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赏析
《满庭芳·丙戌立春,是日除夕》这首词表达了一种浓郁的离愁与情感纠葛。词人以精湛的笔墨描绘了个人心事,同时也反映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上片“银烛有情,今宵无限,难留一霎黄昏”描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暗示出难以掩饰的惆怅和无奈。而“频催玉漏,街鼓促香尘”则展现出除夕之夜特有的气氛,仿佛一切的欢乐都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揭示了繁华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寂寞和伤感。
下片通过回忆,展示了往昔的美好岁月,以及如今的人事变迁,既有感叹,又有怀念。其中“当年娇小日,屠苏争饮,肯让它人”是对青春的追忆,充满了无忧无虑的快乐;而“转眼韶华偷换,回头念、往事浮云”则是对时光荏苒的深深感慨。结尾“而今瘦,梅花堪并,罗绮也难胜”更是透露出人生的无常和作者的哀婉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满庭芳·丙戌立春,是日除夕》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清康熙四年(丙戌年),即公元1666年。在这一年里,徐灿的人生际遇较为复杂。她经历了丈夫的逝世,家族的衰败,以及自己沦为孤寂的老妇人。这一系列的变故让她对生活的感慨颇深。然而在这样的情境下,她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笔耕不辍,抒发内心情感。
这一时期的背景则是明清交替之际,战火连绵,百姓疾苦。诗人徐灿对民生疾苦深有感触,对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充满忧虑。尽管如此,她在诗中表现出的精神力量令人敬佩。她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在丙戌年的立春之日,即除夕之夜,诗人用《满庭芳》一词描绘了春天即将来临的美好景象。然而,在这首词的背后,隐藏的是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未来的担忧。这种对比使得这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感染力,体现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