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夫韵
诗从雪后吟偏好,酒向山中味转佳。
岩瀑随风杂钟磬,水花如雨落袈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的美景和山中的美好时光。在漫天飘雪的世界里,诗人对吟诗歌情有独钟;而在山林之中,美酒的味道也显得格外美妙。岩石上的瀑布随风飘散,仿佛与钟声、磬声交织在一起;水花在阳光下洒落,如同雨水般滋润着袈裟。

去完善
释义
1. 实夫:这里指明代学者顾东桥(字华玉,号实夫)。
2. 雪后:形容美好的景象,通常用来象征文人的高洁情操。
3. 钟磬:古代寺院的法器,这里指山中的寺庙。
4. 水花如雨落袈裟:形容水花飘洒,犹如僧侣的袈裟轻轻落下。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前两句通过描绘雪后诗意的景色和山中的美酒,展现了诗人对山林生活享受之情。后两句以风吹瀑布的声响如同钟磬之音,水花飘落宛如袈裟之美,形象地描绘出山水之间和谐美好的画面。全诗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自然的感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豁达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王守仁的《用实夫韵》作于明朝正德年间(约公元1521年),此段时间他的人生经历了诸多起伏。最初在官场崭露头角,逐渐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宫廷斗争使他遭遇了宦海浮沉。此时的大明王朝正值国力日衰、朝政腐败的时期,皇帝荒淫无度,宦官当权,人民疾苦四起。
虽然处于这种时代背景下,但王守仁坚持自己的儒家思想信仰,主张“知行合一”,努力寻求实现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国家的治理之道。他的学问和德行得到了众多士人的敬重,逐渐成为一代宗师。这首诗正是体现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道德品质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去完善